蘇長青起身笑著與高倉健握手:“看來前輩要等到奧斯卡了。”
金球獎提名沒中的影片,有更大概率獲得奧斯卡。
十幾年前高倉健主演過好萊塢電影《黑雨》《棒球先生》,還能聽懂一些頒獎詞,也笑著說:“我已經很榮幸。”
穆沐和柳雨菲也有些意外這個結果,本來是陪跑湊熱鬨的,沒想到獲了獎,當然十分驚喜,都笑容燦爛地站起來。
安吉麗娜握手祝賀蘇長青:“您真是位充滿驚奇的人。”
蘇長青左右手牽著穆沐和柳雨菲上台領獎,接過獎座時主持人的口吻很誇張:“蘇長青先生,據我所知媒體稱您為獎杯收割者。”
蘇長青看了看手中的金球獎座:“收割者?這稱呼聽起來很酷,不過似乎就您這麼說。”
兩人一問一答開始抖機靈,不知道這些是否也是大衛·蘭道付錢安排的。
主持人笑了起來:“說實話,我在觀看您的電影前,不知道中國的芭蕾有如此高的水準。”
這不奇怪,中美兩國的人從來就沒真正互相了解過。
對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讀者》、《意林》、《青年文摘》一類雞湯雜誌是了解外界的窗口,整整影響了一代人,很多人每期必看,老師甚至會要求學生以裡麵的文章作為作文範本。
看這些雜誌,你會發現世界如此美好,比如《讀者》就刊登過一個後來大部分中國人都很熟悉的故事:一戰前德國人一共在青島待了十七年,沒修彆墅沒蓋大樓,沒搞噴泉廣場,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下水道修了。
一百年後,全中國人都看見了一個從來不淹水的青島。
而實際情況是當年德國人聚居區極小,青島的下水道和他們沒關係。
至於青島那麼多德國彆墅,寫這些文字的人可能是睜眼瞎。
在這些雜誌裡,美國人當然更對中國沒二心,雖然屠殺印第安人販賣黑奴,可即便自己沒錢搞教育,也要省吃儉用幫中國人民建大學。
這不免給人一種錯覺,歐美人一直把中國當爹供著,當年搞侵略完全是用心良苦為中國人民謀福利,為了讓中國人民生活得更好,結果中國人民不知好歹,居然把他們給趕走了。
九五年開始引進好萊塢大片,《真實的謊言》、《勇闖奪命島》、《泰坦尼克號》,更是直接把國人震懵了。
那才是文明世界,我們實在是差遠了……
這些基本就是這個年代中國人對外界、對美國的認知,不光現在的人相信,二十年後仍然有許多人信之不疑。
美國人同樣不了解中國,真正到過中國的美國人不會超過一百萬人,連美國總人口千分之一都沒沒有。
我們通過雜誌和電影了解美國,美國人也是通過中國人的作品來了解中國。
然而我們在告訴世界人民什麼呢?
貧瘠的黃土愚昧的人,唱戲的戲子搞同性戀抽大煙,這些是**十年代西方普通觀眾了解中國的一手資料。
真的彆怪他們無知,我們就是這麼告訴人家的。
蘇長青突然有種使命感,可又覺得無力,淡淡苦笑道:“以後您會有更多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