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旬《僵屍之地》在北美、歐洲便陸續開始下映了,票房已經破了五億五千萬美元。
大衛·蘭道特地打電話來祝賀,同時也說:“您的每部片子的投資收益比都能達到十倍以上,這成就不亞於大滿貫。”
投入少賺大錢,之前拍的片子能做到當然和國內的低成本息息相關,《僵屍之地》是在米國製作的,仍然達到了,這讓派拉蒙的不得不徹底服氣。
不過這片子在亞洲的成績隻能說符合預期,國內隻是當作類似《太平號》的電影在看,日韓雖然與米國是盟友,但年輕人對其國內政治並不很感興趣,梅露蘭的加成作用有限。
即便如此票房合計也將近兩億人民幣,折算後雖然不如歐美的零頭,但相比較之前幾部電影還是不錯的。
於是蘇長青在獎項不敗、口碑不敗神話之外,又多了個票房不敗。
九月二十六日,《殺死那個人》正式在麗江開機。
國內部分的外景拍攝計劃是北京為中心先遠後近,從西南開始一路往東向北,然後回到北影廠入棚拍一些室內打戲。
影片將在中日美三國拍攝,完成了北京部分,緊接著到東京、洛杉磯繼續工作,前後得三個月才能殺青。
不過隻需要李奧等核心創作人員跟著蘇長青遊走於三國,一般工作人員則沒必要,東京有神野,已經在搭建場景,米國也有之前《僵屍之地》合作過的隊伍,如此一來製作成本可以節約不少。
北野武自導自演的犯罪片《火花》上個月剛剛拿到了威尼斯金獅大獎,這是五十年代黑澤明的驚悚片《羅生門》、稻垣浩的劇情片《無法鬆的一生》獲得金獅獎以來,相距三十九年第三次有日本人獲此榮譽,島國媒體一片歡騰。
蘇長青祝賀之餘順便邀請他在《殺死那個人》中繼續黑道人生,北野武欣然應允之餘對影片設定也很感興趣:“聽起來不錯,八十年代你們有一批電影人熱衷反映中國的過去,現在好像沒人願意做這樣的事情了,似乎不太關心自身的現在與未來,都在拍些很奇怪的東西,真的很奇怪。”
一個導演審視另一個導演的創作時,通常會先弄明白對方想要乾什麼,北野武的觀察很到位。
他還說兩個月前認識了一個叫賈樟可的中國導演,接下去準備投資這個人:“他很有才華,熱衷於表現中國的現實。”
北野武前年新成立了一家叫T Mark的公司,立足培養亞洲的年輕導演,四處發掘人才,終於發到了賈導頭上。
蘇長青和賈導同歲,而且是北京電影學院的師兄弟。
不過兩人沒有交集,蘇長青畢業的第二年賈導才搞定高考考了進去,成了他的學弟。
其實兩人並不是一路,賈導表現的是那種外國人想看的現實,而蘇長青試圖輸出的是一種更加輕鬆開放自信的形象。
大陸的文化輸出一直較弱,之前國際上對中國的文化印象基本都是港台塑造的,缺乏政策規劃,格局也較小,水準是比較低的。
雖然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也僅僅是拍一部電影,蘇長青卻做得越來越嚴肅,關於電影的設定一直都在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