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這是我的榮幸(1 / 2)

重生光影年代 大秦兵 4130 字 10個月前

經過一番商量,《殺死那個人》最終國內、北美都定檔三個月之後的七月份公映。

李奧感歎道:“像您這樣保持票房不敗紀錄的導演,作品定檔早已經不是問題,在哪都是優先考慮。”

情況當然是這樣,就像暢銷書作家的作品都擺在書店最顯眼的位置,影視市場也是如此。

既然對這片子都格外看好,不出蘇長青預料,韓廠長和大衛·蘭道都大力建議《殺死那個人》儘量多參與評獎,無論從哪方麵考慮這都有利無害的事:“這樣質量的影片,隻要去了必有斬獲,為什麼不參加呢?”

再說獎項收割者蘇長青的作品,好像沒道理裸奔上市,這片子比《僵屍之地》正經多了,不能也當做遊戲之作,必須得給予相應重視。

從商業角度考慮,雖然這部電影是蘇長青銀幕首秀,但話題度不如發言人演喪屍,也需要儘量多些光環加持。

“您如其他許多天才導演一樣,也有很棒的表演天賦,銀幕首秀也該格外重視。”

正因為秉持這些個觀念,所以才定檔七月,方便下個月先參加戛納電影節。

韓廠長也不讚同參加之後的威尼斯電影節:“我聽說藝謀和張元的電影都會送過去,你要是再去了,那可就真變成中國人的電影節了。”

不過戛納電影節也沒好到哪去,凱哥的《荊軻刺秦王》和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也已經入圍了,蘇長青再去同樣很熱鬨。

李奧忍不住感歎:“以前覺得世界挺大的,現在怎麼走哪遇到的都是那麼幾個熟人?”

老熟人們都如此活躍,也刺激了蘇長青的雄心,反思自己之所以對《殺死那個人》之所以信心不足,很可能是原創的比例比之前的幾部獲獎作品都要大得多,骨子裡還是因為不夠自信。

“凱哥對《荊軻刺秦王》都如此自信,我有什麼道理不挺直腰杆大乾一場?”

《荊軻刺秦王》是中日法合拍的,這方麵凱哥理念比張導開放,成名後幾乎就沒怎麼拍過純國產片。

演員陣容很強大,鞏琍、張豐毅、李雪健、王誌文等等。

這部片子中日聯合監製,中方是韓廠長,日方是兩個日本人。

韓廠長監製的影片已經參加了戛納,他還建議蘇長青也去摻一腳,有時也不知他怎麼考慮的。

《霸王彆姬》之後凱哥的作品都反應不佳,《荊軻刺秦王》也不例外,在後續其他爛片出來之前,一度成為凱哥爭議最大的作品,畢竟人物形象難看,對曆史改動較大。

國內公映時更是惡評如潮,甚至首映沒多久不得不收回拷貝刪改劇情再重新放映,也算是開創先河的舉動,因此賠了不少錢。

蘇長青從這部電影裡看到了張導前年《有話好好說》的影子。

男女主角都是《霸王彆姬》的,民國搬到了戰國,請來無數大腕參演捧場,就像張導親自飾演收破爛的,凱哥也自己飾演呂不韋,本山子也加盟了,飾演擊築刺秦王的高漸離。

自編自導自演,國內的知名導演幾乎全都乾過了,還包括薑導、馮導、賈導,論單項實力張導拿過影帝,蘇長青目前還不如,但綜合實力應該是第一的,僅這一點似乎也沒道理退出評獎江湖。

隻是張導前年請本山子出演一個進城農民,的確非常出彩,台詞很見功力。

凱哥請本山子飾演高漸離就不知是幾個意思了,這是個音樂家、殺手,難道看中本山子演瞎子出身?

這種拚湊陣容的行為無疑是大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