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夜晚有些炎熱,蘇長青酒店房間的陽台挺大,穆沐和柳雨菲嫌空調太冷,於是關了客廳燈坐在這一起吹自然風。
杜可可他們都回北京繼續了,她們兩個說要陪著蘇長青,其實是湊熱鬨覺得好玩。
而且距離家也近,有種親切感。
是否像凱哥修建秦王宮拍《荊軻刺秦王》那樣,先做個基地拍自己的電影,這個問題蘇長青當然考慮過。
如果影視城最初建基地能首先拍他的電影,頗具象征意義。
至於什麼意義也說不清,有點像開……開光,也像是買了房子自己先住幾天,然後才考慮租給彆人。
穆沐恐怕也是這麼想的,她其實並不急著蘇長青開新片,之前還抱怨他忙工作春蠶到死絲方儘。
然而接下去想拍什麼,這個問題蘇長青已經想了兩個月,心裡仍沒譜。
近期大部分打電話給他的朋友都會順帶問一句:“接下去想拍什麼?”
什麼叫盛名所累,這個就是。
以往大家都覺得他拍電影太拚命了,一年出品兩部,現在手頭沒有拍攝計劃了,又覺得這狀態更加奇怪。
期望太高可不太好,這推高了他的創作層次,一般點的題材都不敢玩了。
另外這也意味著如果不在鼎盛時期宣布息影,那麼早晚有一天會像許多大導演一樣,以江郎才儘收場。
許多行業都像運動員,成績會衰減,最終黯然退出,蘇長青可不想這樣。
“還沒想好拍什麼,我想放慢腳步,沉澱一下再出發。”
想要原創出頂級的成績並不容易,這個沒有試驗的餘地,觀眾的容忍度沒想象的高,容不得失敗,的確需要好好沉澱。
另外平湖基地剛上馬,他並沒有基建的經驗,僅靠四維抽調的人也沒法搞定這麼大的工程,得馬上招聘大量專業人員,將平湖影視集團的框架搭起來。
最關鍵的工作是影視城的設計,現在還是搬遷整地搞基礎施工,一兩個月就會完成,相關工作得馬上展開了。
蘇長青要建超大規模影視城的消息已經見報,全國各地有資質的設計團隊都已經紛紛聯絡項目籌備組,非常踴躍,所以得馬上拿出設計要求,然後開始招標發包。
關於設計方案,這段時間大家一直在討論,也提出來許多意見,搞影視久了哪些場景是必須的,業內人士都知道。
比如各種民國街景,廣州的、上海的、北京的,在一個片區內需要同時搞出來,如果沒有這些,諜戰、抗日、時代言情等等都沒法拍。
另外故宮也少不了,不然一半古裝戲也沒法拍了。
這方麵社科院也給了蘇長青一份報告,分析了十年來中港台影視劇裡出現各種場景的頻次,很有參考價值。
更有參考價值的是蘇長青的記憶,他記得國內後來都搞了什麼樣的影視城,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花架子。
或許他建這個影視基地還有個額外效果,以最專業最大最全的規模,嚇阻一些地方盲目上馬類似的項目。
橫店頗具規模後僅浙江省內仍又建了好幾個電影城,很大原因是前者內容不全,凱哥就以補缺補漏之名又搞了象山的。
無論做哪些項目,蘇長青都打算幾個基地同時上馬,儘快搞出規模來,至少得搞到有資格掛牌國家影視發展實驗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