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長青開始和李奧、陳錦以及美工、道具等研討《航線》的一些具體問題。
首先達成了一個簡單共識,製造類似鄭和下西洋那樣的大寶船或者巨大模型,比電腦特效便宜。
這賬很好算,哪怕隻花一千萬美元做特效,國內也夠打二三十艘大船了。
所以彆怕麻煩,得造船。
至於出來的效果,電腦特效肯定更炫,畫麵角度更新奇,但要想完全以假亂真,以目前的畫麵長度計算,三五千萬美元恐怕都不夠。
造船實拍肯定更有實感、更加實惠,但要想拍出遠航的效果必須揚帆離港,而且得儘量往低緯度靠近,這樣陽光、海水的質感才真實,如此一來拍攝難度就比較高。
雖然劇中將還原部分曆史,但蘇長青不打算古法造船,不用釘子、沒有高效的粘合劑、密封劑,全部榫卯結構的古法費時費力,雖然顯得有格調,但沒有必要。
他這是拍戲,隻要造出來古色古香、鏡頭下毫無破綻的大船就行了。
至於船的款式,鄭和下西洋的詳細資料,包括船舶樣式,都已經被焚毀了,隻能根據一些零星記載重新設計,做到儘量尊重曆史。
美工和道具已經查過一些資料,說起來怒火有些上竄:“都怪劉大夏那個混賬,居然把航海圖都燒了。”
劉大夏是明中期的重臣,中興三傑之一,目前的曆史研究都指向是這個人不知出於什麼目的燒了鄭和的資料。
不過蘇長青知道這個事冤枉他了,多年後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在劉大夏死後,鄭和的完整航海資料仍能夠查閱到,說明不是他燒的。
最終所有的跡象都指向乾隆,以及他修的《四庫全書》,鄭和的資料應該是他一把火燒了。
不過這倒也不要緊,技藝傳承可不僅僅靠官方資料,隻要用心同樣可以在民間找到明朝早期的大船圖樣,雖然不完全一樣,但可以作為參考。
接下去美工道具負責查資料設計船款,半年之內要把船修好。
“說是大寶船,經考證當年下西洋的船真實排水量應該在一千噸左右,咱們也不可能複製風帆船,造一艘柴油動力、風帆外表的船不用花很長時間。”
至於把船建在什麼地方並不是問題,就像之前與穆沐和柳雨菲在曲院風荷聊過的,平湖影視城區域內原本就有河汊,引流積水很方便,已經規劃了一個湖泊出來,足有八平方公裡,平均水深三米,僅就水麵麵積而言,比杭州西湖還略大一點。
造湖的同時也在湖邊造了一個古碼頭,配合了幾座古建築,後續將在這裡拍攝《航線》。
作為明朝太倉劉家港和泉州港外景地,部分船隻可以在這裡建造,以後用於旅遊,明年開機之前也要建完。
至於需要遠航的船,嘉興原本來就有獨山、乍浦、海鹽三個港口,隻要船造出來了,在哪都可以停泊、起錨。
蘇長青也把人物列表給了李奧、周蘭花和陳錦,雖然演員還沒定,但基本形象描述蘇長青已經作出來,前期的一些設計可以開始了。
交代完了工作,他踏上四維號,飛往了東京。
同飛機前往的還有丁嘉洛,她現在北京、東京來回跑,因為狐狸網再過半年要在米國納斯達克上市了。
兩小時航程丁嘉洛始終緊挨著蘇長青坐,相當親熱:“大哥,互聯網目前發展非常快,各種基金瘋狂往裡砸錢,下個月朝陽他們就要在納斯達克進入凍結期了,想不想摻一腳?”
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股票都有半年凍結期,期間交易量極少,隻有正式開盤才能大批量買賣,實際上就是先把股票壓在裡麵半年。
狐狸網的股票再過一個月進入凍結,然後要到七月份才能正式上市。
蘇長青回答得很乾脆:“不想和你們有一腿。”
丁嘉洛有些詫異:“您仍然不看好互聯網?”
這種問題她之前問過蘇長青多次,每次答案都不一樣,一會說互聯網是世界上發展前景最光明的行業,一會說不太了解,謹慎投資,反正他始終就沒投進去一分錢。
這未免有些固執,互聯網的普及無疑是世紀末最重要的一件事,他這樣的人居然放棄了投資,讓人實在難以理解。
畢竟之前他領導下的金融投機如此成功,而互聯網蓬勃發展同樣是金融業推動,居然看走眼,看來人真不是萬能的。
丁嘉洛相信自己這次看得更準,於是投入了巨資。
蘇長青看著丁嘉洛近在咫尺的臉,瞄了一眼她的嘴唇。
這娘們越長越有味道了,不知道能不能建立純炮兵的友誼,毫無後遺症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