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她從雲桂宮出來後,本想直接出宮的,半途被孟太後召去了。無他,罰站,然後質問她為何不回來參加六郎的葬禮。
她把父親的話如實告知,被太後冷嘲熱諷了一番,說她這些全部是借口,堂堂定遠侯怎會怕了那些宵小作亂?
太後睿智,她爹當然不怕宵小作亂,他是怕皇室搞事。
當然,這話僅能在心裡說說,不能宣之於口,除非她活膩歪了。得知鳳氏看見她時,第一句話便是埋怨她不該回來,孟太後突然落淚,傷感地讓她出了宮。
靈敏的觸覺,讓元昭善於察言觀色。什麼場合說什麼話,將未知的風險降至最低,仿佛是她與生俱來的本事。
今天過的委實驚險,還好,她闖過來了。
回到侯府,發現爹娘和三娘、四娘,還有世子二哥夫婦、三哥夫婦帶著侄兒侄女們都在正堂等她。
四姊姊、八姊姊仍在長公主府守護二娘,無法到場,但府裡已派人通知她們,她已平安到家。七哥夫婦遠在莊子,專注農務,對京裡的情況暫且一無所知。
五姊姊一家在丹台山,自然也不知。
在侯府,看到她安然無恙地站在跟前,女眷們悄然拭淚,男人們則滿臉欣慰。這就是她的家人,能夠同甘共苦,同時又苦中作樂的一群人。
雖然危機四伏,有他們在,她並非獨自前行,真好。
一場家宴,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度過。
大家問起她今天在宮裡怎麼過的,她簡單地把自己見過的人說了一遍。省略皇室中人為難她的過程,以免隔牆有耳給家人引來禍端。
她是府裡最小的,即便她不說,長輩們和兄嫂們焉能不知其中的凶險?
總之,她能平安歸來,足矣。
等到宴席散去,嫂嫂們把孩子哄回各自......
院裡,堂內遣散婢仆,季叔守在門口。幾位長輩和兩位兄長留在正堂與元昭閒聊,關心她今日在宮裡的詳細經過。
得知六公主罔顧法紀,竟不擇手段試圖在宮裡處決她,眾人氣憤至極。當聽到元昭在陛下跟前說是姊妹間的小打鬨,又不約而同地喟歎。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身為京都北月氏的嫡女,豐元帝豈能不知她的到來?又怎會不知她被自己女兒截走?放任事情的發展,不過是想看看她如何應對罷了。
他當年寧可遭天下人恥笑也要把初生嬰兒留在宮中,甚至給她在宮裡橫行無忌的特權,讓六公主忌恨至今。
這是為什麼?
自然是為了縱容她闖禍,而他一再包容,在世人麵前彰顯其對前朝舊人的愛護。等時機成熟,設局讓她闖出彌天大禍,再找幾名臣子在朝堂上彈劾侯府。
到那時,將北月氏一鍋端便成了板上釘釘的事。
還有今天,倘若元昭挾持的人是公主,那麼侯府近日又得辦喪事了。膽敢對皇家子女動手,嚴重觸犯皇帝的底線,縱容不得。
但挾持慶王之女福寧,兩人又毫發無損,的確稱得上姊妹間的小玩鬨。
除了挑起慶王對定遠侯的恨意,作用不大。
“恨?”北月禮滿臉不屑,冷哼道,“要不是他女兒福寧在旁出主意,樂安未必敢這麼乾。兩人臭味相投,蛇鼠一窩。若非阿昭身手了得,他女兒早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