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章 選賢舉能 劉墉的思想政策(2 / 2)

可以說,魏征對於扶蘇的作用,有著難以替代的作用。

雖然有時候,扶蘇心裡十分反感魏征。

但是不得不說,魏征對於扶蘇,不可替代。

接著,扶蘇再次向下看去。

在經濟上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推行輕徭薄賦,注重農業生產發展。

所謂“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為了減輕農民負擔,需要重視農業生產,積極推行一係列重農業的政策,輕徭薄賦。

當今天下,戰亂頻繁,人口稀少,需要一方麵竭力推行均田製和租庸調法,限製世族,豪強對土地的壟斷和霸占,一方麵鼓勵農民遷往荒地開荒,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同時,官員要以身作則,注意勤儉節約,清正廉明。

扶蘇看到這裡,再一次點了點頭。

“不錯”,沒有哪個君王喜歡貪官的,扶蘇也不例外,他也喜歡清正廉潔的官員。

雖然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但是如果貪官到了一定的程度,百姓就要遭殃了。

這個時候,君王的統治被推翻也不遠了。

第三個方麵是軍事,在菌食上實行“寓兵於農”

的兵製。

府兵製是建立於均田製基礎上,府兵戰時出征,平時在籍,春、夏、秋務農,冬季習武,兵農合一。

因為劉墉是文官的原因,所以對於兵製改革上不甚了解,所以他沒有發言權。

劉墉就寫了兩句話,十分地簡介。

避重就輕,十分地聰明。

第四方麵是文化方麵,銳意經史,倡導儒學。

君王深知“武以定邦、文以興國”的道理,官員也不例外。

治理城池和治理國家一個道理。

要選賢舉能,發展教育。

改革選拔人才的製度,采用全新的製度進行考核。

大興教育,使黎民百姓都能有文化,有學識,這樣國家才能夠長治久安,黎民才能夠知榮辱,懂禮儀。

國家興盛昌隆。

在國家方麵,國家關係上采取“七國一體”等較為平等的懷柔政策,慎征伐,重安邊,以親和代替戰爭。

秦國人民和魏國人民的關係,是所有人都十分重視的。

需要通過比較開明的政策處理各國矛盾,改善各國關係。

對於那些被征服的以及主動來歸附的他國人民,不強行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並且任命他們原來的首領擔任各級官職,管理本地區的人民。

······

洋洋灑灑一大堆,讓扶蘇心裡有認同的地方,同時也有不認同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