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5章 科聖——張衡 地動儀渾天儀(2 / 2)

公元132年,張衡在太史令任上發明了最早的地動儀,稱為候風地動儀。

據《後漢書·張衡傳》記載:地動儀用精銅鑄成,圓徑八尺,頂蓋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龜鳥獸的形象裝飾。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關閉發動之機。它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一條口含銅珠的龍,在每條龍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銅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經過試驗,與所設製,符合如神,自從有書籍記載以來,是沒有過的。

曾經一龍機發,地不覺動,雒陽的學者都責怪不足信,幾天之後,送信人來了,果然在隴西地發生地震,眾人於是都服其神妙。

自此之後,朝廷就令史官記載地動發生的地方。

世界上地震頻繁,但真正能用儀器來觀測地震,在國外,是十九世紀以後的事。

候風地動儀是世界上的地震儀之祖。雖然它的功能尚隻限於測知震中的大概方位,但它卻超越了世界科技的發展約一千八百年。

而對於渾天儀,是張衡在西漢耿壽昌發明的渾天儀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渾天說,創製了一個比以前都精確、全麵得多的“渾天儀”——漏水轉渾天儀。

漏水轉渾天儀是一種水運渾象。

用一個直徑四尺多的銅球,球上刻有二十八宿、中外星官以及黃赤道、南北極、二十四節氣、恒顯圈、恒隱圈等,成一渾象,再用一套轉動機械,把渾象和漏壺結合起來。

以漏壺流水控製渾象,使它與天球同步轉動,以顯示星空的周日視運動,如恒星的出沒和中天等。

它還有一個附屬機構即瑞輪冥菜,是一種機械日曆,由傳動裝置和渾象相連,從每月初一起,每天生一葉片;月半後每天落一葉片。它所用的兩級漏壺是現今所知最早的關於兩級漏壺的記載。

張衡在創作了渾天儀之後曾寫過一篇文章,可惜的是,此文全文已佚。

後來,張衡又再現了黃帝時期的指南車。

張衡製造的指南車利用機械原理和齒輪的傳動作用,由一輛雙輪獨轅車組成。車箱內用一種能自動離合的齒輪係統,車箱外殼上層置一木刻仙人,無論車子朝哪個方向轉動,木人伸出的臂都指向南方。

十分地先進。

······

除了科技發明之外,張衡還在曆法上麵有了改進。

張衡發布了一篇關天文學的代表作——《靈憲》,全麵體現了張衡在天文學上的成就和發展。

原文被《後漢書·天文誌》劉昭注所征引而傳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