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2章 “穿越者”——沈括(1 / 2)

沈括記錄了人工磁化的方法,並用人工磁化針來作試驗,對指南針進行深入研究。

沈括比較了指南針的四種裝置方法:水浮法,碗沿法,指甲法和懸絲法,指出懸絲法最優,並做了相應的分析。

磁偏角指地球表麵任一點的地磁子午線與地理子午線的夾角,即磁針靜止時,所指的北方與真正北方的夾角。

沈括在世界上最早經實驗證明了磁針“能指南,然常微偏東”,即地磁的南北極與地理的南北極並不完全重合,存在磁偏角。

在光學上麵,沈括通過觀察實驗,對小孔成像、凹麵鏡成像等原理作了準確而生動的描述,他用“礙”的概念,礙也就是現在的焦點,指出了光的直線傳播、凹麵鏡成像的規律,並把光通過“礙”成像稱之為格術,即現代光學中的等角空間變換關係。

沈括還對平麵、凹凸麵等鏡麵成像的不同進行研究,注意到表麵曲率不同與成像之間的關係,並以此對“古人鑄鑒”時正確處理鏡麵凹凸與成像大小的關係進行了研究與分析,提出若將小平麵鏡磨凸,就可“全納人麵”。

在聲學上麵,沈括通過對聲學現象的觀察,注意到音調的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並記錄下了聲音的共鳴現象,這比西方早了五百年。

······

在化學上麵,沈括更是牛叉。

這也是扶蘇最為看重的地方。

據沈括《夢溪筆談》記載,信州鉛山縣有苦泉,也就是現在的硫酸銅溶液、流而成澗。

舀取泉水煎熬,就能得到膽礬,也就是硫酸銅,熬製膽礬就能生成銅,熬膽礬的鐵鍋,日子久了也會變成銅。沈括的這段記錄,即濕法煉銅,利用化學置換反應的方式提煉金屬。

膽礬化鐵成銅的記載古已有之,西漢淮南王劉安《淮南萬畢術》、東晉葛洪《抱樸子》均有類似記載。

據郭正誼考證,沈括的記載錄自中唐時期成書的《丹房鏡源》。

但直到宋哲宗紹聖五年,張潛主動將《浸銅要略》獻給朝廷,在北宋政府的大力提倡下,膽銅法生產才被迅速推廣開來。

······

沈括還曾經用過“石油製墨”。

世界上最早記載有關石油的文字,見於東漢史學家班固所著的《漢書》。

在華夏的曆史上,石油曾被稱為石漆、膏油、肥、石脂、脂水、可燃水等等,直到北宋,沈括才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石油”這一科學的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