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6章 文獻公——張九齡(1 / 2)

張九齡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

他忠耿儘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

他的五言古詩,詩風清淡,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有《曲江集》。

譽為“嶺南第一人”。

張九齡為張說所獎掖和拔擢,張說去世後,他又於開元二十一年輔佐玄宗為宰相。

作為開元盛世的最後一個名相,他深為時人所敬仰,王維、杜甫都作有頌美他的詩篇。

他曾辟孟浩然為荊州府幕僚,提拔王維為右拾遺;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獻給他,未能如願,晚年追憶,猶覺得可惜。

張九齡出生於世代仕宦的家庭。曾祖父張君政,曾任韶州彆駕;祖父張子虔出任過竇州錄事參軍;父親張弘愈,曾為新州索盧縣縣丞。

張九齡幼時聰明敏捷,擅長寫文章。9歲知屬文,13歲能寫出好文章。

青年時期的張九齡,才智過人,勤奮好學,能詩善文。武則天長安二年,登進士第,為考功郎沈佺期所賞識。被授予校書郎官職。

後來宰相張說因直言得罪了武則天的寵臣張昌宗,被流放到嶺南,過韶州,得閱張九齡文章,誇獎他的文章“有如輕縑素練”,能“濟時適用”,一見而厚遇之。

張說博學多才,是當時文人的領袖,又是朝中多有建樹的重臣,他的激勵對剛剛走上人生道路的張九齡是很大的鼓舞。

張九齡赴京應吏部試,才堪經邦科登第,授秘書省校書郎。神龍四年夏,奉使嶺南,就便省親。他當了幾年秘書郎,得不到調遷,萌生歸鄉之念。正好太子李隆基有所作為,舉天下文藻之士,親自策問,九齡應試道牟伊呂科,對策優等,升為右拾遺。李隆基即位為玄宗,張九齡改任左拾遺。但是,張九齡與宰相姚崇的矛盾卻越來越大。姚崇是唐玄宗所器重的大臣,執掌軍國大權。張九齡在唐玄宗上台的第二年,就上書姚崇,提醒他“遠餡躁,進純厚”。姚崇複書嘉納其言,在選官用人中消除過去緣親是舉的流弊,堅持以才取人,整頓吏治。

······

可以說,張九齡一生波折。

民間還流傳著很多關於張九齡的故事:相傳張九齡的母親盧氏在始興已懷孕滿十月仍未分娩。

其父見妻身體粗大麵黃體弱,疑是得了黃腫病。一日遇見一個看病兼算命的老先生,經診斷後,老先生告訴張九齡之父,“腹中胎兒乃非凡人物,因這個地方太小,容其不下,恐須到大地方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