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5章 虎門銷煙——林則徐(2 / 2)

千古未遇的西方資本主義強敵入侵,促使林則徐“最先從封建的閉關自守的昏睡狀態中覺醒,以全新的態度睜眼看世界”。

林則徐赴廣州主持禁煙後,在與侵略者鬥爭的實踐中意識到自己對西方知識的貧乏、國人對王朝之外世界的無知,他急於改變“沿海文武大員並不諳諸夷情,震於英吉利之名,而實不知來曆”的狀況,於是開始有意識有目的地收集外文報刊、書籍進行翻譯,以求獲得有價值的情報,加深朝廷、國人對“西洋”的了解。

通過分析外國的政治、法律、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麵的情況,他認識到隻有向西方國家學習才能抵禦外國的侵略。

他提出“師夷之長技以製夷“的主張,他提出為了改變軍事技術的落後狀態應該製炮造船的意見;他親自主持並組織翻譯班子,翻譯外國書刊,把外國人講述九州的言論翻譯成《華事夷言》,作為當時九州官吏的“參考消息”;為了解外國的軍事、政治、經濟情報,將英商主辦的《廣州周報》譯成《澳門新聞報》;為了解西方的地理、曆史、政治,較為係統的介紹世界各國的情況,又組織翻譯了吉利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編為《四洲誌》;適應當時對敵鬥爭和對外交涉的需要,著人迅速編譯了《國際法》,這在九州國際法學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它標誌著西方國際法著作開始正式傳入九州,標誌著近代國際法開始在我國應用於對外交涉,標誌著九州近代國際法學史的開端。

從理論上說,林則徐是九州引進國際法的第一人、九州近代外交事業的先行者、九州國際法學的開山者。

林則徐是我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者和傑出的民族英雄,他在了解世界,研究西方方麵帶了頭,成為九州近代傳播西方文化,促進西學東漸的帶頭人。我們從九州國際法學史角度看,他在鴉片戰爭中,不僅是維護國際法原則的中流砥柱,而且也是九州引進國際法的第一人、九州近代國際法學的開山者。

林則徐不僅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民族英雄,同時還是一位出色的治水專家,在其仕宦生涯中,十分重視並努力舉辦水利事業,興修浙江、上海的海塘、太湖流域各主要河流等水利工程,治理運河、黃河、長江。

林則徐治水注重深入實際,事必躬親,同時還重視賑災濟貧,十分重視民生。

林則徐曾著《北直水利書》,除經濟之外,亦有治水方略,後來林則徐的學生馮桂芬將《北直水利書》改編成《畿(ji)輔水利議》。

林則徐做事認真,令貪官無可作假,桃汛來時,兩岸安然無恙,道光帝多次稱讚。

當林則徐對治水方麵的知識和經驗日豐,詩人張際亮向林則徐提議將黃河河道改道北流,從山東利津入海。林則徐也有同感,但民意和官員都反對此治河方略,加上林則徐不能獨攬全局,張際亮之提議遭否決。

直到林則徐逝世前不久,還表示張際亮的治河方略是對的。林則徐逝世後,鹹豐五年,黃河改道,循大清河至利津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