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0章 常遇春——常十萬(2 / 2)

常遇春率軍隊進駐九華山時,適逢天旱無雨,士兵飲水困難。

於是,他親自帶領將士在九華山下尋水,忽然在五溪橋南邊挖出了六股泉水,解決了部隊飲水的困難。

常遇春結寨六泉口,大戰九華山是千真萬確的。

常遇春勇猛敢戰,戎馬生涯,貫穿於曆次重大戰役。

後來,朱元璋令常遇春與另一名大將徐達率重兵鎮守池州防備。陳友諒統其兵眾,部署襲取池州。徐達偵悉陳友諒的行動,令常遇春率精兵萬人,設伏於六泉口。

陳友諒兵至,全力猛攻池州城,徐達率領守軍開城出擊,常遇春伏兵掩其後,大破陳友諒軍,斬首萬餘,擒捉三千,陳友諒敗走江州。

西征陳友諒,常遇春再立大功。

陳友諒占據上遊,精兵大艦,雄心勃勃,是朱元璋開拓事業的主要威脅。

五月,陳友諒率水軍數十萬直取應天,在南京城西北的龍灣與朱元璋軍展開一場惡戰。

朱元璋以弱禦強,設計用伏,誘敵深入,常遇春奉命與馮國勝率帳前五翼軍三萬人設伏,為全軍主力。經過一場鏖戰,在龍灣登陸的陳友諒兵,遭到常遇春、馮國勝伏兵的衝殺,死傷慘重,潰不成軍。正值江水落潮,龍灣水淺,陳友諒一百多艘巨艦全部擱淺,朱元璋揮水陸軍並進,陳友諒大敗而逃。龍灣大捷,朱元璋轉危為安,並壯大了力量。常遇春大破敵陣,戰功卓著,不久,升行省參知政事。

幾年後,陳友諒以號稱六十萬大軍傾巢來攻,在鄱陽湖與朱元璋軍進行了一場持續三十六天的水上大決戰。

朱元璋先是派兵封鎖敵人的歸路,交戰中,陳友諒軍船大、堅固,但速度慢,朱元璋軍船小、速度快,操作靈活,兩軍相持,難解難分。一次朱元璋座船擱淺,陳友諒的大將張定邊率船隊來圍攻,情況危急。

常遇春奮勇當先,射傷張定邊,又用自己的戰船撞擊朱元璋的座船,使其脫離淺灘。戰鬥中常遇春奉命積極組織火攻,發揮小船優勢,乘風縱火,陳友諒的艦隊被燒得烈焰衝天,兵將損失過半,湖水儘赤。

陳友諒率殘艦撤往湖口,又受到朱元璋諸將的追擊和常遇春的迎頭堵截。陳友諒在混戰中被流矢射中死去。這場決戰扭轉了雙方力量的對比,陳友諒覆滅,使朱元璋成為群雄中之強者。常遇春因功受賞,得金帛田地甚厚。不久,升為平章政事。

論功行賞常遇春功勞最大。朱元璋誇讚他說:“當百萬眾,摧鋒陷堅,莫如副將軍。”

常遇春當年設伏的地方就在今天九華山的大古嶺、鳳凰嶺一帶,並在百丈潭前留有詩文:赤汗透征袍,何如孝隱高。結廬親塚側,隻為報劬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