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3章絲綢之路——張騫(2 / 2)

就好像在他的背後,有什麼恐怖的東西一般,讓人的心裡充滿了膽寒。

猛將,無愧於猛將。

隨著扶蘇的動作,常遇春被召喚出去。

從開始,先是洪承疇,然後是林則徐,再是魏忠賢,現在又是司馬光和常遇春,周瑞已經進行了無恥召喚。

完成了三個目標,如果召喚不到合適的文臣,那麼周瑞就會啟用“名將組合”召喚特權。

隨著扶蘇的動作,一張召喚卡片再次出現在扶蘇的手中。

扶蘇的眼睛頓時一亮。

這個人不錯,雖然無法去治理一個大地方,但是他的作用,比一般的文臣絲毫不差。

這個人就是——張騫。

大名鼎鼎的,開辟絲綢之路的牛人。

張騫,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人,九州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

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建元二年,奉漢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其為博望侯。

張騫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九州人”。

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漢武帝元鼎三年,張騫病逝於長安,歸葬漢中故裡。

張騫的第一次遠征是為了聯合大月氏,前後夾擊匈奴,但是可惜的是,未能達到同大月氏建立聯盟,以夾攻匈奴的目的。

不過其產生的實際影響和所起的曆史作用是巨大的成功。

秦始皇北卻戎狄,築長城,以護中原,但其西界不過臨洮,玉門之外的廣闊的西域,尚為九州政治文化勢力所及。張騫第一次通使西域,使九州的影響直達蔥嶺以西。自此,不僅西域同內地的聯係日益加強,而且九州同中亞、西亞,以至南歐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來,此誠之謂“鑿空”。

漢武帝對張騫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滿意,特封張騫為太中大夫,授堂邑父為“奉使君”,以表彰他們的功績。

後來,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此行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招與匈奴有矛盾的烏孫東歸故地,以斷匈奴右臂;二是宣揚國威,勸說西域諸國與漢聯合,使之成為漢王朝之外臣。

張騫到達烏孫時,恰逢烏孫內亂,沒有達到勸說烏孫東歸的目的。不過,張騫的副使則分彆訪問了中亞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國,擴大了西漢王朝的政治影響,增強了相互間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