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9章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2 / 2)

特彆是劉備,打著匡扶漢室的幌子,有了穩定的地盤之後,便登基稱帝,成為了皇帝。

要不然不受人待見呢,真的是太虛偽了。

而曹操,他是真正的雄主。

扶蘇十分地喜歡曹操。

曹操字孟德,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九州北方,並實行一係列政策恢複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經濟逐步恢複,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

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

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在《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三國誌》稱其為漢相曹參之後,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漢桓帝時被封為費亭侯,曹嵩繼承了曹騰的侯爵,在漢靈帝時官至太尉。

年輕時期曹操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當時的人不認為他有什麼特彆的才能,隻有梁國的喬玄等人認為他不平凡,喬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顒對他說:“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陽的許劭以知人著稱,他也曾對曹操說過:“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黃巾起義爆發,曹操被拜為騎都尉,受命與皇甫嵩等人合軍進攻潁川的黃巾軍,結果大破黃巾軍,斬首數萬級。隨之遷為濟南相。

濟南相任內,曹操治事如初。

濟南國有縣十餘個,各縣長吏多依附貴勢,貪贓枉法,無所顧忌。曹操之前曆任國相皆置之不問。曹操到職,大力整飭,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長吏,濟南震動,貪官汙吏紛紛逃竄。“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當時正是東漢政治極度黑暗之時,甚至有了買官製度。朝廷徵還其為東郡太守,拜為議郎,曹操不肯迎合權貴,遂托病回歸鄉裡,春夏讀書,秋冬弋獵,暫時隱居了。

當時天下紛亂,先是發生了冀州刺史王芬聯合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地方豪強,謀劃廢黜靈帝立合肥侯的事件。王芬等人曾希望曹操加入他們,但被曹操拒絕,後來王芬事敗自殺。

接著,又有西北金城郡的邊章、韓遂殺死刺史和太守,率兵十餘萬反叛朝廷。

中平五年,漢靈帝為鞏固統治,設置西園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為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