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九州重寶——山河地理圖 藥王——孫思邈(2 / 2)

由於孫思邈出生在隋唐時期,當時社會動亂,孫思邈隱居陝西境內的秦嶺太白山中,治病救人,並漸漸獲得了很高的聲名。

當時的朝廷下令征孫思邈為國子監博士,被他拒絕了。孫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經典,同時也博覽眾家醫書,研究古人醫療方劑。

他選擇了“濟世活人”作為他的終生事業,為了解中草藥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

孫思邈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於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

唐朝建立後,孫思邈開始接受朝廷的邀請,與政府合作開展醫學活動。

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孫思邈無疾而終。

《舊唐書》提到孫思邈“自注《老子》、《莊子》”,兩書唐宋以來史誌書目皆無著錄,久已失傳,故其關於道家思想的主張不得而知,唯蒙文通先生《晉唐老子古注四十家輯存》據趙秉文《老子集解》第六章“穀神不死”句,得孫思邈注佚文一條:“穀神,虛而靈者也”。

孫思邈是中華醫學發展先河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在中外醫學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功勳,千餘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高度評價和崇拜。唐太宗李世民讚孫思邈“鑿開徑路,名魁大醫。羽翼三聖,調合四時。降龍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師”。此頌元代勒石,當係後人附會之辭。

宋徽宗敕封孫思邈為“妙應真人”,被後世尊稱

為“藥王”。

《千金要方》是我國最早的醫學百科全書,從基礎理論到臨床各科,理、法、方、藥齊備。一類是典籍資料,一類是民間單方驗方。

廣泛吸收各方麵之長,雅俗共賞,緩急相宜,時至今日。很多內容仍起著指導作用,有極高的學術價值,確實是價值千金的中醫瑰寶。

《千金要方》是對方劑學發展的巨大貢獻。書中收集了從張仲景時代直至孫思邈的臨床經驗,曆數百年的方劑成就,在仲景書方後,再讀《千金方》,真能大開眼界,拓寬思路,特彆是源流各異的方劑用藥,顯示出孫思邈的博極醫源和精湛醫技。

後人稱《千金方》為“方書之祖”。

孫思邈是古今醫德醫術堪稱一流的名家,尤其對醫德的強調,為後世的習醫、業醫者傳為佳話。

他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醫精誠”的醫德規範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上來專門立題,重點討

論。而他本人,也是以德養性、以德養身、德藝雙馨的代表人物之一,成為曆代醫家和百姓尊崇備至的偉大醫學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