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天下名琴——焦尾 玻璃工藝(2 / 2)

蔡邕在“亡命江海、遠跡吳會”時,曾於烈火中搶救出一段尚未燒完、聲音異常的梧桐木。

後來,蔡邕依據木頭的長短、形狀,製成一張七弦琴,彈奏之後,果然聲音不凡。

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為“焦尾”。

“焦尾”以它悅耳的音色和特有的製法聞名四海。

琴有五不彈:疾風甚雨不彈,塵市不彈,對俗子不彈,不坐不彈,不衣冠不彈。

明·趙震元曾經寫道:“霞壯日曖,詠幼絲於曹碑;薇省風高,識焦尾於班管。”

焦尾琴與其他三張琴相比,“焦尾”琴名直白無華,但其身世非同尋常,皆因此琴係東漢名人蔡邕所創製。《後漢書·蔡邕傳》:“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

後因稱琴為焦桐。

扶蘇將召喚卡片捏碎,將焦尾琴召喚出來。

看著手中的焦尾琴,在其一端,有一段燒焦的痕跡,但是非但沒有破壞其美感,反而看起來更加地好看。

扶蘇將焦尾琴收進係統空間,再次使用了召喚特權。

第十九次再次命中,劉奕菲竟然召喚出玻璃的製造工藝,要知道,現在的技術根本不足以生產出玻璃,所以在這個社會,琉璃,瑪瑙等等才會那麼地珍貴,甚至是無價之寶,物以稀為貴。

所以看到劉奕菲將玻璃的製造工藝召喚出來後,扶蘇的眼睛頓時亮了。

即使再粗糙的玻璃,在這個社會也是無價之寶,

如果再在玻璃的後麵渡上一層銀,成為後世的“玻璃鏡”,那麼可以肯定,絕對會成為無價之寶,甚至會被人當成“神跡”。

扶蘇十分清楚玻璃的重要用途,所以扶蘇十分細心地將玻璃地製造工藝收了起來,放進係統空間。

雖然僅僅是一份圖紙,但是其蘊含的價值,確是無價之寶。

接下來,也不知道是不是好運都被劉奕菲用完了,還是怎麼回事,連續好幾次召喚,都是謝謝惠顧。

直到第二十四次,手氣大爆發了。

劉奕菲竟然召喚出了一張特種部隊召喚卡。

當劉奕菲召喚出特種部隊召喚卡後,扶蘇迫不及待地走上前,華夏的特種隊伍太多太多了,他現在急需一隻隊伍來抗衡魏國的魏武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