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半山居士——王安石(2 / 2)

再召喚兩次,扶蘇就不打算再召喚了。

“開始”,扶蘇點了點頭,祈求能夠召喚出來猛人。

隨著劉韜的動作,一個人物再一次被召喚出來。

“老公,是王安石”,劉韜看著手中的召喚卡片,眼睛一亮。

王安石他知道,中學的時候,曆史課本上有他的名字,最為出名的就是“王安石變法”。

北宋建國之後,為了防止地方割據,收歸行政權、財權、軍權,集中中央,采用分化事權的方式,維護中央集權;政治上實行文人治國,軍事上奉行守內虛外。

最為有名的事件就是——“杯酒釋兵權”。

這是趙匡胤的傑作。

在宋朝初年的時候,為了削弱官員的權力,當時實行的是一職多官,可惜的是,弊端太大,而且弊大於利,朝廷關於官員致仕的詔令日見增多,至宋仁宗

時,更是三令五申。

而且因為大興科舉、采用恩蔭製、奉行“恩逮於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籠絡政策,導致很多官員多貪戀權位,官僚機構龐大而臃腫,這就是所謂的“冗員”。

為穩定社會秩序,抵禦北方民族的南侵,宋初實行“養兵”之策,形成了龐大的軍事體係;同時為了防止武將專權,實行“更戍法”,使得兵將不相習,兵士雖多但不精,對外作戰時處於不利地位,這就是“冗兵”。

軍隊、官員的激增導致財政開支的增加,使得本就拮據的政府財政更加入不敷出,再加上統治者大興土木、修建寺觀等,形成了“冗費”。三者緊密地聯係在一起,最終形成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麵。

宋神宗即位後,大宋王朝雖然表麵上一派繁榮,其實內部已經蘊涵著深刻的矛盾和問題。由於土地兼並現象嚴重,大批農民喪失土地,兼之富豪隱瞞土地,導致財政收入銳減,出現了立國以來少有的財政赤

字,“百年之積,惟存空簿”。

······

一切一切的原因,導致了“王安石變法”的產生。

當然,自古變法就沒有順利的。

所以王安石的變法,也充滿了動蕩。

在宋仁宗時期,王安石便明白了朝廷體製的弊端,所以進京述職,係統地提出了變法主張,主張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盤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積弊,扭轉積貧積弱的局勢,建議朝廷改革取士、重視人才,請求立即實現對法度的變革。

可惜的是,因為當時的政策和體製已經深入民心,所以並沒有被仁宗采納。

直到後來,宋仁宗逝世,宋神宗繼位之後,這種情況才有了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