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人,就連離得比較近的那些個大臣聽到太子這麼說,都用有點驚奇的看著胤礽,今天太陽從什麼地方出來了,太子今天居然沒有用看螻蟻的目光看著自己!
索額圖更是用欣慰的目光看了一眼太子,覺得太子現在終於懂事了,知道籠絡自己那些個兄弟了。
胤礽對他們有點驚訝的目光視而不見,過了這麼多年,自己早就不是當初那個被寵得什麼委屈都受不得的太子爺了。
這種程度的挑釁根本就是毛毛雨,要不是場合不對,胤礽都懶得搭理他!
大家站好又等了大概一刻多鐘,這才聽見,遠處傳來皇上駕到的聲音。
等康熙帶著人從外麵走進來的時候,隨著太監的聲音落下,“皇上駕到!”
朝堂上站著的眾人,一起跪下迎接,高乎道:
“臣等/奴才/兒臣,參見皇上/皇阿瑪,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康熙從眾人當中走過,走上高台,坐在皇座上,這才說了聲:
“眾卿家平身!”
朝堂裡跪拜的眾人說完“多謝皇上!”後,這才站起來。
等大家都起來了,康熙身邊專門訓練的小太監就從旁邊往前跨一步,高聲說道: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等著話一說完,就有內閣學士李大人從隊列中主動的站了出來,啟奏道:
“啟稟皇上,黃河以南的鄭縣傳來消息,那邊大片地區出現了洪災,如今已經淹沒兩三個縣了,急需救援”
康熙讓梁九功把李大人的奏折傳上來,打開自己看了看,就讓人把折子遞個太子和其他阿哥,等他們都看完了。
康熙這才把目光看向他們,詢問道:
“你們幾個看過奏折,說說你們的看法?”
作為太子,康熙首先看向胤礽。
胤礽看了一下奏折之後,對於水患,胤礽多了這麼多的經曆,見過的方法和視野都比這個朝代的人寬闊多了。
出列給康熙行了個禮後,胤礽說道:
“《治河策》中早就敘述了三策:上策是人工改道,中策是分流,下策是加高增厚原有堤防,之前朝廷也大多都是按照這三個方法,主要是通過鞏固堤壩、縮窄河道、加快水速以衝走河沙、修築分洪區來治理河道的。
但以兒臣來看,光是用這些方法還不行,治理黃河還應該區分不同階段來進行治理:比如在黃河上遊,我們可以建設大型水庫在黃河中遊植樹造林,打壩淤地,修築梯田,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在下遊加固黃河大堤
如今最重要的是先把災民安置妥當,不要造成民論,安定民心才是上策”
康熙聽完胤礽這一番說法,點點頭,說了一聲不錯,就繼續詢問胤褆他們的意見
胤褆他們其實也說不出什麼有效的辦法,和之前朝廷采取的措施大同小異,還不如胤礽說的有建設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