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2 / 2)

窈窕繁華 春溪笛曉 7366 字 11個月前

徐昭明一聽,頓時來了興趣,問盛景意都有哪些人唱得好聽。兩個人其實都沒怎麼去過外頭,都是從彆人嘴裡聽來了,這會兒倒是正兒八經地討論上了,不時還詢問一下坐在一旁的含玉“這是真的嗎”。

含玉沒盛景意那麼放鬆,徐昭明問起來時她都是斟酌著回答。

含玉性情溫柔,評議起各樓的姑娘來完全做到了不吹不黑,客觀地把姑娘們唱法、唱腔上的優缺點都一一點了出來。要是含玉在後世當個音樂節目評委,肯定是全場的專業擔當,不炒作不拉踩、隻負責專業評價的那種!

盛景意在旁邊聽得津津有味,感覺自己又漲了不少新知識。

徐昭明滿懷期待地過來,滿載而歸地走,臉上明明白白地寫著“心滿意足”四個大字。他揣著和盛景意兩人討論出來的“優秀唱腔名單”“樂器高手名單”,決定回頭挨個去聽一聽,反正大過年的,他祖父肯定舍不得揍他,就是要揍,他祖母也會攔著!

徐昭明喜滋滋地跑了。

水磨調反響不錯,顯然已經在官方活動裡露過臉,盛景意心裡有底了。她送走徐昭明後拉著含玉說了一會悄悄話,塞給含玉一本手抄書,讓含玉抽時間看一看,接下來她們的教學重點要擺在這裡。

當然,現在含玉算是千金樓的台柱,她要是有興趣的話,自然是可以優先上台演出!

這本書的來源,盛景意也和盛娘對過口風,就說是盛娘一位叫“東塘先生”的故交寫的。至於這位東塘先生家住何方、姓甚名誰、如今身在何處,那她們自然是不曉得的,誰會和一個官伎交待這些?

盛娘對自己的“知己”們一向三緘其口,這一點從至今都沒人知曉盛景意父親是誰這一點就可以看得出來,就算她再多拿出幾本手抄本來,彆人也絕不可能生疑。

含玉接過盛景意遞來的書,隻見上麵寫著《桃花扇》三個字,字體是時下常用的官刻體,寫得方方正正、粗細均勻,完全看不出出自誰的手筆。

這種字體是讀書人必練的,因為科舉時用這種字體寫文章整齊清晰,便與謄抄,不至於因為謄寫之人看不清字而抄錯,導致科舉出岔子!

含玉雖不知道這書寫的是什麼,卻還是鄭重其事地把它收了起來,表示一定會好好看,儘早把裡麵涉及的曲目學會。

盛景意對含玉的專業水平很放心,又溜達上樓去找三個娘說話。

柳三娘也正在翻看《桃花扇》。

其實她幫盛景意抄錄這本《桃花扇》時已經哭腫了眼睛,不過她一向心思敏感,聽曲子聽哭都是常有的事,也沒讓彆人起疑心。

這會兒柳三娘看到動情處,不由自主地潸然淚下,也不知是為書中人物而落淚,還是又一次自傷於自己的身世。

盛景意走過去,脫了靴穿著白襪子上榻,挨到柳三娘身邊唉聲歎氣地說道:“三娘,你可彆再哭了,再哭二娘鐵定要把你這書燒了,省得你把眼睛哭瞎了!”

柳三娘本來滿心傷懷,又是傷心又是歎惋,被盛景意這麼一打岔,頓時哭也不是笑也不是,隻能說道:“這位東塘先生果真才華橫溢,可惜無緣得見。”她是為數不多知道這本《桃花扇》從何而來的人,此時隻有她們兩個湊在一起說悄悄話,自也沒避諱什麼。柳三娘歎息道,“若是真有國破家亡的那日,我也不知能不能和那李香君一樣決然地斬斷塵緣。”

她雖誠心禮佛,可也知曉出家的日子沒那麼好過。哪怕是淪為官伎,她一路走來也是順風順水,不曾吃多少苦頭,若是正經庵子願意收她還好,她自是誠心皈依,可若是遇到那亂寺淫庵,她可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這事光是想想就這麼艱難,更顯得《桃花扇》中的李香君是多麼勇敢決絕。

盛景意軟聲說道:“三娘怎麼能斬斷塵緣,你還有我呢!你莫不是要拋下我?”

柳三娘眼角還噙著淚,聽到這話後被逗笑了,說道:“我怎麼丟得下你這黏人精。”她伸手把盛景意攬入懷裡,萬分感激老天把這麼個孩子送到她們身邊,她們原本可能孤苦一生,如今卻越活越有盼頭,全是因為這個乖巧又聰慧的女兒。

有盛景意在身邊,柳三娘便收起自己翻來覆去看了許多回的《桃花扇》,和她商量起花朝節之事來。

有含玉在,她們千金樓也算有資格在花朝節露露臉。現在離花朝節還有兩個多月,以幼晴為首的姑娘們底子都不錯,要是隻排一兩場盛景意所說的折子戲的話,時間勉強是夠的,隻是戲服和樂器之類的都得著手準備了。

隻要能在花朝節打個漂亮的翻身仗,她們對官府那邊便有了交待,再不必憂心明年會被發配充軍。

哪怕柳三娘心裡覺得這本《桃花扇》值得用更久的時間去排練,也知曉現在不是清高的時候。

柳三娘摸著盛景意的腦袋說出自己的打算:“等過了這一關,我會寫信給幾個相熟的樂師,邀他們帶上弟子一起來排戲。”

這時候已經有零零散散的雜戲,大多是佛家故事,還有一些唐代傳奇,吃這口飯的人一代一代地演下來,基本已經定型,很少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故事出現。達官貴人們也不好這一口,倒是百姓們會圍在瓦肆勾欄外看個熱鬨。

像《桃花扇》一樣細膩而詳實、既有兒女情長又有家國興亡的故事,在外頭是很難找到的,柳三娘雖為它哭了許多回,卻也打定主意一定要把它完美地呈現在所有人麵前。

盛景意見柳三娘目光變得堅定,心裡高興得很。

三個娘裡麵,她親娘通透圓滑,她二娘性情豁達,隻有三娘讓她不太放心,怕她時常自傷身世、積鬱成疾。

在那麼多昆曲裡頭她挑了《桃花扇》,原因之一就在於《桃花扇》的主角李香君乃是秦淮八豔之一,身世與三娘她們相似,都處於社會的最底層。

可就是這麼個位於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最初便以命相搏、拒絕嫁給不喜歡的人;後來亂世乍起,她又當眾怒斥為人反複的奸臣小人;最後見國破家亡,毅然斬斷情絲,出家為尼。

由始至終,《桃花扇》裡的李香君都表現出一個小人物在那種亂世之中的堅持與決然!

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活法。

小人物未必就要放棄自己的氣節。

哪怕人生來就分了個三六九等,哪怕她們不幸地成了最末一等,同樣也能堂堂正正地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