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澹台蓮州當真危在旦夕,這些挑撥怕是能夠成功。
王後感慨道:“……你沒回來之前,幽國攻打昭國。昭國就曾向慶國求援,若是你沒回來,隻怕慶國軍隊也會抵達。”
而她到時候會選做昭國的王後,還是慶國的公主。她沒再深想下去。
即便清楚地知道這是個動亂昭國的陰謀,卻依然會被觸及內心深處的晦思。
那昭王呢?昭王肯定會立那兩位後妃所出的王子中的一位來繼承王位,總不可能讓江山無主。
她心氣太高,彼時任性,為孩子被送走一事而遷怒昭王。
三四年後,母親在臨終前給她寫信,勸她要為自己的日後思量,淚言,不欲看她被送歸。她想要重修舊好了,卻見昭王有了新的妃子,盛怒而去。
王後將這事講給澹台蓮州聽:“如今我再看以前的自己,隻覺得幼稚可笑。一點情愛算什麼?為了置氣,我差點害了自己。”
“對我們這些生於王室的人來說,繁衍子嗣是一種責任,也是保護。”
“你的性子像我。我卻不希望你重蹈覆轍。”
順帶敲打一下澹台蓮州。
都二十二歲了,還沒個對象。
澹台蓮州一臉尷尬,瞄了一眼坐在一旁的父王。
父王臉上的尷尬也沒比他少到哪去,道:“就是蓮州沒回來,無論哪個孩子繼承了王位,都會尊你為太後,不敢逾矩。”
昭王不欲再就此問題上討論下去,他拿出自己當國君的氣勢來,帶點困擾,直愣愣地問:“那現在該怎辦是好?”
“是不是要打仗了?周王羞辱蓮州,總得教訓他吧?慶國這樣陰險,不是也得做點什麼?”
澹台蓮州道:“遠交近攻。周國與昭國中間隔了好幾個國家,即便我們師出有名,打起來也不容易。慶國更是,不但離得遠,還地處北方,氣候與昭國全不相同,難打,且此事沒有放在明麵上,名義也不夠。”
最怕打仗的昭王卻在這時踟躕起來:“啊?那不打?”
澹台蓮州給予肯定的答複,搖頭道:“不打。”
澹台蓮州不複昔日的瀟灑無羈,時至今日,難免沉穩下來,字斟句酌地說:“傳聞就讓他隻是傳聞。由敵暗我明至敵明我暗已是收獲,且先按兵不動,靜觀其變。”
閃爍的燭火映在他的眸中:“明日便對外說我的病好了吧。”
待澹台蓮州離開以後。
昭王與王後兩夫妻難得地一起說了會兒話。
王後惆悵地道:“你說蓮州是不是隻喜歡男子?這可如何是好?若是男人可以生子就好了。”
昭王一語中的:“我看他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不喜歡。”
王後瞪他一眼,昭王立時噤聲。
-
是夜。
澹台蓮州用傳音鏡與岑雲諫說話。
他們現在偶爾用傳音鏡聊幾句,竟然比上輩子用的要多。
那時,澹台蓮州自己都覺得浪費,這樣好的法器,隻能用來說一兩句不鹹不淡的慰問。
不然呢?拿他那點昆侖小弟子都瞧不上的劍技去請教仙君?還是說點情短情長的酸話?
好吧。
後者他以前是有說過不少。
往事不堪回首。
最後一次用上,正是魔將用以通知他被抓的壞消息。
閒來沒事,也可請教一下仙君關於治國的看法。
岑雲諫依然不大讚同,認為他軟弱。
澹台蓮州很坦然地承認了:“是弱。如今我,如今的昭國,都不算強大。弱有弱的活法。昭國又不是昆侖。”
沒有占得天下五分靈脈,也沒有一劍淩九州的仙君。——這一句澹台蓮州並未說出來。
澹台蓮州道:“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將來遲早要打,卻不會是現在。
岑雲諫自然不乾涉人間事務,他隻是聽著而已,並且感到新奇,人族如何治理國家與修真界一點也不相同,問:“那你接下去打算做什麼?”
光是岑雲諫在問,澹台蓮州如實回答,他不瞞著,也不反問岑雲諫。
某種意義上,澹台蓮州正是將岑雲諫當成一個樹洞,一個幽潭。
在國事這一方麵,再沒有比仙君大人更好的傾訴對象了。
岑雲諫能理解他,且不感興趣,守口如瓶。
有時還能從意想不到的角度,給出一點不錯的意見。
澹台蓮州的語氣一下子輕鬆了許多,仿佛連靈魂都變得愜意起來,夾雜了幾分他自己都察覺不到的愉悅,說:“種田。”
岑雲諫:“?”
詞語像是珠玉一樣從澹台蓮州的口中蹦出來,每一個音調都點在欣悅上,他說:“種田、修路、打鐵、堅築城池。”
還有織布、製藥,等等等等,他都想做。
比如爾虞我詐的國家之間的鬥爭。
他想要先耕好昭國的一畝三分田,讓昭國的百姓先能吃飽穿暖、安居樂業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