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燕再怎麼思緒翻湧,還是出嫁了,胡山給她備著的嫁妝,滿滿當當的湊了半牛車。
唐家這回來接人還是請了輛馬車來的,還有一隊樂隊,滴滴答答的吹著喜樂,熱鬨非凡,聘禮之前就已經送到了胡山家了,所以他們隻有一輛馬車跟一群唐家人過來接親。
但聘禮胡山一件沒要,又給如燕搭了回去,連同他準備的嫁妝湊齊了一牛車的嫁妝。
唐家人正朝四周看熱鬨的人群裡邊,扔喜糖,也是用紅紙包著的糖果。
特彆是瞧見如燕這一牛車的嫁妝,笑容是更加親切了,一直對著胡山說好話。
唐家的小兒子,看著個頭跟如燕差不多,隻比她高了那麼一些些。
但模樣也挺俊秀的,倆人站一起倒也相配。
這裡沒有蓋紅蓋頭的習俗,所以如燕出來時一眼就能瞧見她未來的夫君,對方亦然是如此,倆人視線又相撞,立時就不好意思地移開了。
看著倆人羞澀的模樣,顯然倆人都是挺滿意對方的。
胡山瞧見了,也覺得欣慰。
之後禮數一直在走,最後倆人給胡山敬茶,唐寧改了口,跟著如燕叫了聲大哥,胡山滿意的點點頭,喝了茶。
唐寧這才領著如燕往外邊去了。
唐家人大方,一路不停地扔喜糖,惹得梨花村的眾人們喜的不行,特彆是小娃娃們。
有些機靈的小鬼頭,好話也是說得很溜,得了不少喜糖,小兜都是滿滿的。
唐家人雖說是在隔壁村,但位置就在梨花村跟隔壁村交界處不遠的地方。
離胡山家其實也不算太遠。
若是要回來的話,也方便,但前提是如燕還想回來的話。
隨著人們熱鬨的叫嚷聲,吹吹打打的喜樂聲,胡山也沒有故意為難一番,所以唐家人很順利的就將如燕接走了。
由於走時唐家人還在不停的扔糖果,所以人群們也都跟著走了。
胡山家幾乎是一瞬之間,就冷清了下來。
胡山看著人們遠去的背影,不禁歎了口氣,心道還好自家的是個小子,若是個丫頭,再過十幾年這種空蕩蕩的心情怕是還得經曆一回。
感慨過後,胡山也回了院子裡,最後再看一眼已經看不見馬車,隻看得見一群人的背影後,便將大門吱嘎一聲,掩上了。
*
隔壁林家老屋,悠然對於如燕出嫁的事情也沒有太大的反應。
因為之前夏荷跟她鬨翻了,她也不用再上門去見禮,樂的清靜。
可聽見外邊突然就從熱鬨變得冷清,也不禁感慨了一下。
想必那些送女兒出嫁後的娘家人們也是這種感受吧,倒是男方那邊又熱鬨了起來,畢竟這邊是少了一個人,而他們添了一個人。
不管如何,如燕還是出嫁了,隨著她三日後的回門,之後的日子裡,梨花村尾處就平靜了好些時候。
但似乎是如燕的事情關注度比較高,以至於村裡家裡有適齡的兒女的人家,相看親事的也多了起來。
而且也跟如燕一樣,十分迅速地就拉了對子,到六月份竟然有六七戶人家成親的。
這樣倒也是給梨花村添了不少喜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