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越過,沈媛越發的不安。
卻也說不上是為了什麼。
她現在前朝的事情知之甚少,蕭辰逸跟她說的少,她自己也沒有誰可以打聽詢問。
影衛說打聽司徒燁和靳山的消息,幫忙捎出去的書信,統統全無消息。
倒是夢娘那裡又來了書信,信上所說之事,卻更讓沈媛憂心。
這封信裡,提到了兩個孩子。
這第一個,就是甄嬤嬤死後,留下的那個孩子。這個孩子的身世是個迷,當年的周媛不知道從哪裡抱回來的孩子,怎奈沈媛在占了這具身體之後,並未承襲這具身子的記憶,因而這孩子身世毫無線索。
這件事著實讓沈媛心中有些放不下。有一次沈媛甚至夢到那孩子管自己叫娘親,驚得自己一聲冷汗醒來。須知,當年報回這個孩子的時候,周媛才十二周歲的年紀……
著實心驚,應該不是。
如今這孩子在前周朝遷都安陽之時,沈媛還在巫溪,得知甄嬤嬤去世,便寫信給夢娘托付她尋到這孩子照顧。
夢娘一直未尋到,此時來信,卻是尋到了這個孩子,小飛。
具體如何並未詳述,隻是問沈媛,是將人送往沈媛這邊,還是放在她這邊,她會幫忙好生照看。
這個小飛,如今應該也有十歲了。
沈媛想了想,決定接到自己身邊。她如今行事,越發已經接受自己就是周媛。
第二個就是小星。沈媛在安陽一心求死殉城的時候並未來得及安排小星的去處。不過想來他們也不會為難一個孩子。
沒有好處的時候,誰願意做惡人呢?
這個孩子確實沈媛的一個心結。她當日若是死了,自是不必說什麼,可是如今她活著,師傅的囑托還猶在耳邊,小星這個孩子,於理,她不可不管。於情,她也實在是打心眼裡心疼這個聰明又乖巧的孩子。
她這段心結跟夢娘提過,夢娘竟然記在心中。
沈媛自城牆上一躍而下,靳山搭救之後又為了逃命假死,小星是以為她的媛姐姐真的死了。
嶺南王進城之後,巡視王宮,發現小小年紀的他獨自提著劍站在院中。
誓要為姐姐報仇。
嶺南王卻並未殺了他,而是恕其無罪。作為庶民,趕出皇宮,永世不得入國都。
嶺南王那時對於周媛的死還多少有些內疚和欽佩。若說彆人不知道這帝姬的真真假假,包括權文田,當時也是隨著時事來論真假。
可是嶺南王周天俊算是周媛表親的小舅舅,他能不知道真假嗎!
隻不過當發現周媛竟然是假死,竟然讓她逃了的時候,變得惱羞成怒,那點而內疚蕩然無存。
趁著還有一點內疚的空當,小星這個孩子,撿了一條命。
他出了安陽,然而小小的六歲孩童,卻不知要往何處去。
夢娘說想找那個孩子,竟然並未瞞著孫家。事實上若是瞞著孫家,夢娘恐怕什麼也乾不了。所以跟老爺以及自己夫君都說了,同意呢,就動用孫家的勢力找一找,不同意呢,那其實她自己也沒什麼轍。
夢娘隻是想儘一份心,她做事實在不是執著之人。
孫家呢,其實並沒什麼權勢,但是好在家族人多親戚多。
去不想,找到小星的,確實孫秉禮這邊的人。
夢娘信中說,大哥這個恩情,咱們要記得。
孫秉禮,那個……素素。
竟然是他。沈媛在心中深深的記了這份恩情一筆。
然後思量這兩個孩子,這兩個孩子,她都想放到身邊來養。
許是老了,隻希望所有人都聚在身邊才好,她心裡方能安。卻是明知不可能的奢望,有些人,不在一起,才能活。
又有什麼比活著重要呢?
比如,成武軍。
然而這兩個孩子沈媛想著卻是不妨事的,於是拿了信沈媛就想去找蕭辰逸。
他們這兩日關係不好,因為秦清柔的事情,兩個人一見麵就都有些悶悶的。
不過這件事上,沈媛覺得自己開口,蕭辰逸還是會答應。
宮裡沒有孩子,這兩個孩子都算是沈媛的弟弟。
她想自己撒撒嬌,他總會答應。總算是有一件高興的事情。
於是她拿著信就興衝衝的往前走,走到房門口又退回來,把小星在宮中的那一頁信紙挑揀了出來。
她是帝姬周媛這件事,到底是沒有辦法和蕭辰逸說。
隻說是自己這兩年在外麵遇到的民間師傅,遺留下來的孫子好了。
又歪頭想了想,將自己親手做的梅花糕帶了兩盤。
蕭辰逸在書房議事,前幾日沒生氣的時候她也總是在書房陪著。他們大人說大人的事情,她就端個茶倒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