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珍蘭生的兩兒兩女,怎麼這會兒又多出來一個?陳珍蘭已經笑了:“另一個是我五叔家的孫兒,親家太太在京裡時見過他的。”徐大太太了然點頭:“原來是九舅老爺的孫子,記得他素來很得太皇太妃的疼愛,做齊王世子伴讀,怎的會隨你們一道回來?”
齊王是仁宗皇帝的幼子,今上皇叔。生母是仁宗昭儀,先帝尊封為賢太妃,今上更尊為賢德太皇太妃,外人隻知這位太皇太妃是陳珍蘭父親陳閣老的妹妹,卻少有人知道這位陳太妃原本隻是陳家丫鬟。那年發大水,爹娘死在大水裡麵,太妃就賣身進陳家做丫鬟得來銀錢葬了爹娘。
過得一年,仁宗皇帝因上年發大水而特地來此地巡行,當時有人看陳家不順眼,竭力在仁宗麵前稱讚陳家女兒相貌出眾人品端莊,這樣的人若在民間隨便嫁了豈不可惜?仁宗皇帝雖對女色不大在意,但聽到陳家女兒從小熟讀詩書,胸中有大丘壑也未免動了念,下詔招陳家女兒入宮。
仁宗當時已年近六旬,陳家適齡的女兒不過十五六歲,怎舍得就此送進宮去伴駕?但也知道這事是有人在背後作梗,若真的抗旨,就算皇帝不追究,也擋不住小人在背後再次作梗。
一家子正在愁眉苦臉時候,還是陳太妃越眾出來,稱願意代主人進宮,唯一的條件就是陳家視自己的弟弟為子,讓他讀書長大。陳閣老的父親仔細看看這位太妃,見她生的也好一個模樣,再細一問,原本就識得字,進陳家這一年多來伴著主人更多讀了幾本書。況且聖旨之上隻寫了要陳家女兒進宮,可沒有說是哪位女兒,更沒有說是義女親女。送她進宮也不算欺君。
自然滿口答應,當場收這位太妃為義女,序了排行,在姐妹們排行為八,讓全家上下都來認過,從此就沒了那個丫鬟而隻有一位陳八小姐。
到得聖旨上說的那日,陳家把這位八小姐裝扮好了,又備了厚厚一份嫁妝送到仁宗行宮。仁宗不過偶然興起,見陳家送來這個果然相貌出眾,再問幾句詩也能答上來,也就寵幸一度封做美人帶回宮去。
陳家這邊放下心,那頭就把太妃的弟弟接進家來,依舊序齒排行,稱做九爺。過的三年傳來喜訊,陳美人生下一個兒子,仁宗年將六旬而得兒子心裡也是歡喜的,將美人進為婕妤,傳旨封賞陳婕妤家人。
陳家上下得到消息當然也很高興,陳閣老的爹是忠厚人,問的九爺本姓也是陳,索性把陳九爺的親生爹娘當做支係寫進陳家族譜,又寫明他們本是九爺本生父母,九爺本是過繼過來的。這樣等陳九爺異日得了功名,也能誥封親生父母。
陳閣老的爹做事漂亮,陳婕妤知道後也心中深感,轉眼仁宗皇帝賓了天,兒子封王後陳太妃就出宮和兒子居住,弟弟也接來京中,說起陳家許多好處,兩邊也真當族中一般來往,外人不知道的也隻當陳太妃和陳閣老是親兄妹,並不曉得其中彎曲。
陳珍蘭聽到徐大太太這樣說就笑著道:“正是因為太得太皇太妃疼了,五叔才說男子漢哪能不經風受雨,在京中人人捧著,倒不如出來遊曆一番。我正巧出京就一起帶他出來,等在家裡待上些日子,還要出去遊曆呢。”
她們在那說話,小姐們已經走到門外,一群正當綺年玉貌的少女,衣飾都是鮮明的,走在那裡讓人眼都移不開。曼娘正和表妹琦玉說話,就覺有人瞧著自己,還以為是哪個姐妹,正要去看就聽到表妹發出喜悅叫聲:“十二哥哥,你們是進來給親家太太問安的?”
少女們這才發現院門口多了幾個少年,領頭的是小九爺,陳珍蘭的兩個兒子和俞家兩弟兄眾人也都熟,唯獨有個少年從沒見過,他眉似刀裁鼻如懸膽,天庭飽滿唇邊含笑。正對琦玉點頭:“是,我們正是要進來給親家太太問安的?小琦玉,你剛進門就要纏著表姐妹們帶你去玩?”
這人說話是京裡聲口,和彆人都不大一樣,曼娘頓時知道這位就是九舅公的孫兒,那位齊王世子伴讀,陳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