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有的。”淩二道,“不過,你應該看不上這麼點錢。”
梁成濤道,“我總投資八十萬,你拿三萬來,我算你三成份子。”
“彆,這個便宜我不占。”淩二愣了愣後便想也不想的拒絕了。
梁成濤笑著道,“我看中的是你的腦子,我尋思了,資金我出,你隻要負責給我出點子就行。”
“抱歉,我還是個學生,”淩二手摩挲著茶杯,“彆說我想不出什麼金點子,我也沒那個時間想金點子。”
“金點子”和“大哥大”、“萬元戶”一樣,都屬於熱門詞彙。
“不,不,你誤會我了,我要是這個想法,一是看低了你,二是說明自己沒眼光,什麼‘金點子’的,銷售的噱頭罷了,我不是那種俗人,不搞這些,”梁成濤認真的道,“你不管是想法,還是思路,都比我強,我是有自知之明的,你啊,是我的領路人。”
“我怕飄,經不住你這麼誇。”淩二自然拒絕毒奶,他話鋒一轉,緊跟著好奇的道,“現在的情勢你應該比我還了解,怎麼想起來開廠子了?”
梁成濤為人謹慎,並不是那種傻大膽,他搞不懂,這是哪裡來的底氣。
梁成濤道,“你跟我說過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不會變得,改革開放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有點曲折算得了什麼?”
“說的不錯。”淩二給他豎了個大拇指。
梁成濤頓了頓後,又接著道,“《私營企業暫行條例》是去年頒布的,不過,我想你也發現了,長三角、珠三角還是經濟橋頭堡呢,你認真看看,除了一些擺攤的、開商店、飯店的,事實上,所謂的私營企業,有相當一部分是以集體的名義從事經營的,要麼是承包企業,要麼是掛靠。”
“所以,你是掛靠還是承包?”淩二倒是一下子摸清楚了他的打算。
“我可沒那個本事去承包,”梁成濤擺擺手道,他深怕淩二不了解裡麵門道,便解釋道,“承包呢,以前是優先從本單位委派、認命、職工推薦,現在呢,外人也可以參與,不過無非也是招聘、招標的形式,不管企業好壞,基本是千人大廠,我可負擔不起。
比如浦江繩網廠,一千四百多職工呢。”
“那你走掛靠?”淩二對掛靠的全部了解是基於傳聞,基本什麼都不懂。
“對,辦小集體企業。”見淩二不懂,他接著道,“城市集體工業企業的具體形式很多,其實主要就兩種,一種是局屬、區屬或縣屬的集體企業,這叫大集體企業。
另一種是為安排待業知青而組織起來的合作社,這種叫小集體企業,企業自負盈虧,社員按勞分配。”
“那也不算掛靠了吧?等於自籌自建。”淩二搞不清楚這裡的彎彎道道。
“不,上麵還有婆婆的,叫浦江集體事業辦公室,”梁成濤笑著道,“不過這個婆婆不當家不做主,銀行戶頭,公章都是獨立的,我們自己說了算。”
“這個事情能做。”淩二聽起來隱隱還有點小激動呢,“你是打算做什麼產品?雪花膏,蛇油膏?”
“目前主要做牙膏和洗衣粉。”梁成濤笑著道,“不需要自動化生產線,投入低,八十多萬綽綽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