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魏王之歎(2 / 2)

舟行諸天 明少江南 4518 字 11個月前

總之,歪樓是士人的一貫風格。

他們的話也證明了劉備為何沒有征辟他們。

……

卻說封舟回到江陵治所之後,除了給關羽寫信通報軍情之外,還派軍司馬王甫,帶著呂蒙、韓當的首級和一封書函送給關羽軍營。

王甫抵達關羽大營,將首級奉上,關羽看了一眼,隨手扔到一旁,說道:“此二人久隨孫權,今日斬首,埋了便是,為何要送到我這裡來?”

王甫笑道:“世子言道,君侯攻打襄樊,孫權卻派兵突襲荊州,必是和曹操合謀商議,如今龐德被殺,於禁被擒,曹操定會安排其他兵馬虎視眈眈,現在若是把首級送到曹操那裡,他定然驚懼萬分,說不定急病在床,一命嗚呼了。”

關羽長捋美髯,笑道:“雖是小兒之言,卻也有趣,那就安排人送給曹操吧。”

遂令人從於禁大軍當中選出一個尉官俘虜,命他將裝有兩個首級的木匣,星夜送與曹操。

而曹操之前接到孫權書信,知道他將派大將呂蒙襲擊荊州,將這一消息通知曹仁,命他繼續堅守,自己進至摩陂,臨近指揮,準備派張郃奔襲關羽。

但是左等右等,孫權的消息久未等到,卻聽到關羽安排人送來東吳將領首級的消息。

曹操心中大驚,先是察看了木匣內的首級,再看書信,卻是封舟的親筆書函。

“字付當世英雄魏王曹公,今孫權背信棄義,與公暗合,攻我荊州,被禪所破,斬殺萬人,俘虜萬人,陣斬呂蒙、韓當,今將首級獻於公前,盼公驚懼,急病仙逝,傳位曹丕。禪知子桓性格陰沉,不容兄弟,他繼位之時,必是子建、子文命終之日,隨後曹氏旁落,世家蜂起,北方大亂,誠天下大變之時,關公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漢中王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漢室可興矣,是以匡扶漢室,全賴子桓也。小子胡言亂語,魏王必不足信。”

曹操看完書信,哈哈大笑,隨手將書信示向眾人,笑道:“沒想到劉備一世英雄,竟生了一個奸滑小兒。”

眾人都說:“這是劉阿鬥挑撥之語,大王不必掛懷。”

曹操歎道:“孤當然知道他是挑撥之語,你們沒有看出他沒說出來的意思來嗎?那就是這一次襄樊之戰,他們必奪樊城,否則誓不罷休。”

曹洪道:“阿鬥小兒著實狂妄,請大王親率天下重兵,南下襄樊,與關公決一死戰,諒我等精兵十萬,平推關羽,解救樊城,猶如泰山壓頂一般。”

曹操歎道:“連年征戰,將士們疲憊不堪,連河北都有造反之民,中原更有動蕩之處,唯有收兵息戰,休養生息,方得始終。”

他說完,又看了一眼兩個首級,隨口問道:“這兩個首級如何處置?”

主簿司馬懿出曰:“此乃阿鬥小兒移禍之計也。”

“哦?說下去。”

司馬懿曰:“呂蒙是東吳統兵大將,孫權心腹重臣。韓當追隨孫氏,已曆三世,孫權對二人敬重,天下皆知。阿鬥小兒將首級送給大王,就是想化解我與孫權的聯盟,他卻於中乘便而圖事耳。”

曹操曰:“仲達之言是也。沒想到這阿鬥小兒倒是奸滑,孤以何策解之?”

司馬懿曰:“此事極易。大王可將二將首級,刻一香木之軀以配之,歸還孫權,如此孫權感激,便可輕易化解阿鬥小兒的挑撥之計策。”

曹操點頭道:“不錯,就這麼辦。”隨即又歎道:“這阿鬥小兒,不過十二歲年紀,就有如此急智,偏偏一身之勇,不在項、呂二人之下,玄德之子,更勝孫仲謀啊!”

他感歎完畢,隨即下令:“命子孝(曹仁)率軍突圍,儁乂(張郃)率軍接應,駐守南陽。”

眾將士一聽,俱都諫言,曹操一擺手,道:“孤意已決,諸公不必再提。”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