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明白了濟公的意思。
濟公是告訴他,這場辯論會,不過是你和封舟的角逐場而已,本身就不管佛道之爭。
你現在憑白沾上這層因果,無論輸贏,都對你的修行無補,反而助長了你的功名利祿之心。
隻要你放下我執,超脫因果,瞬間便可以跳出輪回,成就羅漢果位。
到了那個時候,法海便可以以肉身成聖,步入五百羅漢之列。
而濟公就可以憑借一語棒喝法海之功,等到回到靈山,那就是坐在菩薩位,被尊為降龍尊者菩薩了。
當然,濟公已經深得佛理,修行深湛,心中已經無我相,無菩薩相。
但是眼前的法海卻是限於我執,難以超脫。
“阿彌陀佛。”法海雙手合十,向濟公躬身施禮:“降妖除魔,佛門本性,所謂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貧僧本心不滅,我執不寧,唯有了結因果,才能看透無常。”
他拒絕了濟公的點化。
說明他還沒有看透我相,無法超脫。
隻有降服白素貞,將之度化成佛門弟子,他法海才能超脫生死,看透無常。
否則,縱然是濟公這位降龍羅漢當頭棒喝,法海依舊保持本心。
按照道理,法海這樣做,分明是冥頑不靈,很難成佛。
但是濟公卻點點頭,哈哈一笑,對著法海雙手合十,隨即飄然而去。
因為法海剛才在發世俗菩提心。
修行人首先要做的便是發世俗菩提心,度化無邊無際的眾生為修,以所發的菩提心隨時隨地來調伏自心。
發心之後便要回向,回向就是以所修的功德來求願的目標,是將自己所修的功德,智慧,善行,善知識,不願自己獨享,而將之‘回‘轉歸‘向‘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並且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而不致散失。
所發菩提心越博大,回向的難度自然就越高,所需的功德也就越多,所發菩提心目標得以實現,即便實現了一部分,修業便能精進。
發菩提心是佛道修行重要的起始,回向則是佛教修學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修行功夫。
除了發心回向之外,修行人還要行菩薩六度,菩薩六度分彆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如此才能一步一個腳印地踏向彼岸。
從寬泛的角度來說,佛門修行的方法便是如此,當然細說就相當複雜了,不再贅述。
這麼看來,佛門修行和修道相比簡直處處樊籬,越修越生無可戀,卻是沒有修道那麼爽快。
但實際上,佛門修行衝來就沒有教條主義,學唐僧那般腐儒一樣刻板修行可以成佛,像濟公那樣喝酒吃肉,嗬佛罵祖也一樣能夠成佛。
隻要收的住心猿,勒得住意馬,為天地眾生造出了天大的功德,哪怕隻是收服一直小白蛇,法海也一樣能夠成就羅漢果位。
法海這麼說了,濟公自然已經明白了他的鴻蒙大願,自然是要飄然而去了。
封舟遙遙看向哼著歌,搖著破扇子,灑然而去的濟公,麵色肅凝,心中不知道在想什麼。
時辰很快到了,大宋朝的禮部侍郎在左右簇擁下,緩緩走上台,表情肅穆。
他剛要發言,忽然遠處傳來一個又尖又細的聲音遠遠傳來:“皇上駕到!”
這一聲喊,便把禮部侍郎張嘴欲出的聲音給憋了回去,他和周圍的官吏連忙下了辯經台,躬身冊立,迎接皇帝。
隨著這聲音響起,一列列略顯雜亂的隊列響起,一隊隊禦林軍穿著漂亮的甲胄,排著隊列而來,向辯經台靠近。
作為臨安百姓,對於兵事已經不算陌生,雖然略顯驚慌,但是很快鎮定下來。
“皇上駕到!”
隨著一聲聲傳令,百姓們呼啦跪了一地,山呼萬歲。
禮部侍郎一路快跑,迎上前去,不一會兒,皇帝在殿前司的簇擁下便進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