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聖人曰: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
又有偉人曰:夫鬥者,孰為敵寇,孰為己友,此為前進之首要問題也,辨清敵我,則無不勝。
封舟此次與佛門動手,心中早有算計,絕不是為了區區一座盤絲嶺而已,以其手中神通,就靈山那群懵懂不堪的家夥們來說,不知勝過多少,除去寥寥數位三界大聖之外,早已不懼任何人,那幾位三界大聖中,三清早已清淨隱世,而且封舟與太清、玉清談笑風生,得其肯定,不會出手。
他又依靠鬥法之爭,正大光明上表天庭,請他們前來做裁判,這樣便困住了他們的手腳。
於是他的對手就局限於佛門了。
而佛門當中,世尊如來派遣金剛界不空成就如來麾下金剛拳菩薩率三千佛子前來,本身已經很說明問題。
要知道佛門之中,世尊釋迦牟尼為佛祖,是佛門的總瓢把子,但是佛門各大分支,卻有不同的見解。
這裡麵最獨立的便是烏斯藏的密宗。
密宗金剛界三十七尊當中,共有五佛,教主為大日如來,其餘為東方不動如來、西方阿彌陀如來,南方寶生如來,北方不空成就如來。
在密宗當中,大日如來是最根本的本尊,堂堂世尊如來,不過是教主大日如來以下西方佛,代表妙觀察智。
顯然有點以下犯上。
所以封舟傷佛子,斃金剛拳菩薩,就是進一步縮小對付目標。
金剛宗當中,東方不動如來和封舟不過在伯仲之間,若是鬥起法來,就憑封舟神劍無敵,不做第二人想。
而南方寶生如來深受大日如來忌憚,乃是金剛宗本尊第二人選,而西方阿彌陀如來便是世尊如來法身,自然不會與金剛界一條心,想必也不會出手。
至於其他諸佛、菩薩,有封舟仁慈在先,又有佛祖表率之後,他們隻要略略思考,便會按兵不動。
做到這一份上,封舟才會長歎,自己手中棋子太少,沒有心腹大能弟子能驅使,孰為不妥。
剩餘的高手當中,隻有北方不空成就如來與大日如來互為依仗。
封舟收攏三千世界為乾坤袋,不過折損了佛子們的些許法力,未曾傷其根基,偶爾有損害法身的,也不毀其根本,完全可以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唯有不空成就如來麾下金剛拳菩薩,被封舟打入盤絲嶺山岩縫隙當中,元氣大傷。
在加上被他誅殺的其他金剛界曼陀羅幾位尊者,足以令北方不空成就如來吐血了。
這般算計之下,封舟隻覺得此次大戰佛門,在種種牽扯之下,丟臉的是佛門,佛門內部不少人卻心中喜悅,這哪裡是一群覺悟者如來,分明是政客如來。
封舟明白,目前一切儘在掌握之中,隻要自己不打穿大羅天,傷了阿彌陀佛的顏麵,他就可以以足夠強大的手腕平息事態。
無非是自己實力強勁,佛門難敵罷了。
……
烏斯藏境內,密宗金剛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