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五重如來悟空壓二尊(1 / 2)

舟行諸天 明少江南 6065 字 7個月前

正是春儘夏初時節:清和天氣爽,池沼芰荷生。梅逐雨餘熟,麥隨風裡成。草香花落處,鶯老柳枝輕。江燕攜雛習,山雞哺子鳴。鬥南當日永,萬物顯光明,

時光冉冉,歲月如梭。

恍惚之間,距離唐僧師徒四人明月悟道,已經三年過去了。

現在已經是大唐貞觀二十七年,大明洪武十四年。

曆經千辛萬苦,唐僧師徒四人終於邁進了靈山。

四眾到靈鷲峰上,大雷音寺的大雄寶殿殿前,對如來倒身下拜。拜罷,又向左右再拜。各各三匝已遍,複

向佛祖長跪,將通關文牒奉上,如來一一看了,還遞與三藏。三藏俯囪作禮,啟上道:“弟子玄奘,奉東土大唐皇帝旨意,遙詣寶山,拜求真經,以濟眾生。望我佛祖垂恩,早賜回國。”

世尊如來看著下跪四人,有仔細看了一眼早已經變了模樣,而且永遠回不去的嫡子羅睺羅,心中忽然歎了一口氣。

他安排取經之事,其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擴大佛教影響力,讓我佛世尊的名聲響徹四大部洲,各國王侯將相、億萬百姓,無不虔誠信仰我佛門。

另外,把西牛賀洲這一佛門根本之地,好好地清理一番,將那些不遵天庭,不敬靈山的山野妖怪,儘數誅滅,將那些不信我佛,不揚佛門的帝王將相,好好地收拾一番。

但是目前看來,這一個根本任務沒有完成。

本來屬於西牛賀洲的崇佛之國朱紫國,忽然越出一個太子,殺孔雀,伏牛魔,橫掃諸國,登基為帝,建立了一個慕漢唐雄風的大明國,而且那皇帝不尊佛卻能自證成佛,還將普天下的真理講解給諸天修士,一口氣點化了五百羅漢、五百金仙、五百人仙。

以至於那個拓地萬裡的大明國,居然沒有匹配佛門的寺院。

南方的婆羅門,西邊的獨神教,以及北側的祆教。

這三大教派,皆是根深蒂固,有大神坐鎮,實力比其他靈山佛門,隻強不弱,因此佛門欲要廣傳天下,隻能向自己所能影響的四大部洲傳播。

可是那封舟建立的大明國,卻如卡在咽喉的一根魚刺一般,影響了向四大部洲傳法的效率。

若是長此以往,佛門隻怕勢衰。

而封舟做證之教,說不定會趁勢而起,席卷所謂四大部洲。

但若組織佛軍東征,卻又與佛門的根本教義相違背,隻怕到時候東征未成,佛門又遭分裂,

如同當年的提婆達多。

這些念頭在如來心中一閃而過,此時緩緩開口:“你那東土乃南贍部洲,隻因天高地厚,物廣人稠,多貪多殺,多淫多誑,多欺多詐;不遵佛教,不向善緣,我今有經三藏,可以超脫苦惱,解釋災愆。三藏:有法一藏,談天;有論一藏,說地;有經一藏,度鬼。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鳥獸、花木、器用、人事,無般不載。汝等遠來,待要全付與汝取去,但那方之人,愚蠢村強,毀謗真言,不識我沙門之奧旨。”

又叫:“阿儺、伽葉,你兩個引他四眾,到珍樓之下,先將齋食待他。齋罷,開了寶閣,將我那三藏經中三十五部之內,各檢幾卷與他,教他傳流東土,永注洪恩。”

二尊者即奉佛旨,將他四眾領至樓下,陪奉四眾餐畢,卻入寶閣,開門登看。那廂有霞光瑞氣,籠罩千重;彩霧祥雲,遮漫萬道。經櫃上,寶篋外,都貼了紅簽,楷書著經卷名目。各路經卷層層在列,阿儺、伽葉引唐僧看遍經名,對唐僧道:“聖僧東土到此,有些甚麼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與你去。”

唐僧嗬嗬一笑:“貧僧來到靈山,是為大唐皇帝求經,亦是為靈山傳大乘佛教至東,此兩相便宜之事,兩位尊者不謝我也就罷了,反而索要人事,豈不是誤入歧途?”

二尊者臉色一變,隨即哈哈笑道:“好,好,好!白手傳經繼世,後人當餓死矣!”

唐僧道:“你的真經能讓眾生吃飽飯,能讓眾生穿好衣,能讓眾生喜樂安寧,眾生就會虔誠祭拜,你又怎會餓死?兩位尊者,莫非佛法不精?”

“是極!是極!”

孫悟空在一旁嗬嗬笑道:“二位尊者不是羅漢,不是菩薩,更不是我佛,看來的確佛法不存,心法不明,連真經都不敢傳我!”

豬八戒也在一旁嚷道:“其實很簡單。師父,他若不傳真經,我們師徒返回女兒國住下,請大師兄捎信給唐王,就說如來不肯傳經,隻想要大唐財富,如當初頡利可汗一般。”

沙僧隻是嘿嘿一笑,似乎也沒把這經文放在心上。

事實上他師徒四人早已悟道,若非明心見性,立誓西來,早就在朱紫城住下了,又怎麼還會趕赴西天?

可以說,經文在他們心中,經文又不在他們心中。

傳播東土,與留在靈山,於眾生又有何異?

畢竟大唐的識字率很低。

這兩位尊者本想撈一筆人事,可是看著師徒四人臉色淡然,混不在意的樣子,自己反倒忐忑不安。

但隨即忐忑不安變成仗勢欺人,阿儺道:“莫嚷!此是甚麼去處,你還撒野放刁!到這邊來接著經。”

八戒沙僧淡淡一笑,轉身來接。一卷卷收在包裡,馱在馬上,又捆了兩擔,八戒與沙僧挑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