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風入朝堂(2 / 2)

舟行諸天 明少江南 5243 字 10個月前

“徐大人,你身為監察言官的總領,所奏何事你想必知道的最多,直言便是!”

這會打圓場的是忠順親王。

他是皇帝一母同胞,麵子自然比其他兩王大一些。

徐本稍微整理了下,朗聲開口說道:“揚州是江淮重鎮,乃是漕運樞紐,糧秣輜重彙集之地,更是天下鹽運中心,朝廷在揚州設置官署就為了嚴懲不法,督促轉運輸送,舍利鹽運衙門,則是為了管理鹽務,如今揚州都轉鹽運使司副使林如海卻肆意妄為,縱子行凶,橫行不法。”

聽到這“林如海”這名字之後,文淵閣中的官員有幾個直接低下了頭,還有的口鼻觀心做沉思狀,卻向後縮了幾步。

幾個閣老、尚書更是做起了泥塑木像,一動不動。

“那林如海之子林昭驅使鹽丁,橫行城內,更當街殺害良民,揚州城內百姓多有逃亡他處者,更在前些曰子領兵入城,將良民百姓強行驅逐出城,眾人懾於威勢,敢怒不敢言。”

徐本朗聲說完,邊上右都禦史張康年也出列說道:

“揚州城乃是天下重城,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閃失,林昭所作所為,觸犯律法不說,在揚州此處敗壞朝廷聲譽,煩擾漕運大事,這才是關係大周的要害,臣請陛下下旨將林昭繩之於法,並治都轉鹽運使司副使林如海失察之罪!”

孝德帝坐在那裡看了看分列兩邊的大臣,見到這些大臣一個個的老神自在,完全是不參與的模樣,心中便有了了然。

他又看向義忠親王、忠怡親王兩人,卻見他倆目光稍微有些遊離。

原來這兩個家夥的背後之人是他們。

孝德帝向後靠了靠,麵容露出了一絲笑意,群臣儘管各自端正站立,可每個人都在觀察皇帝的表情。

這突然浮現的笑意居然也給人一種莫測高深的感覺,義忠親王和忠怡親王更是感到一絲不妥。

孝德帝開口說道:

“兩位愛卿可還有什麼彆的奏報嗎?”

一直沒有出聲的大學士、戶部尚書馬桓沉吟著奏報說道:

“陛下,戶部轉運司這幾曰也有信給臣下,說是林如海之子林昭在揚州似乎對碼頭苦力勞力特彆敵視,派出手下強行管理,每日都要整頓,非要將繁忙之地弄得一塵不染,不知耽誤了多少貨物,陛下,揚州是運河樞紐,耽誤一刻,京中便會少不少糧米啊。”

孝德帝臉上的笑意淡淡,朗聲說道:“都察院的言官們的職責是風聞奏事,但是卻從未在一份奏報當中聽到‘聞香教’三個字。”

此言一出,整個文淵閣立刻安靜下來。

聞香教,三十年前曾有鬨事之舉,幾乎形成起事之局,結果被打壓下去之後,便不再浮出水麵,在場的諸位大臣,對此幾乎沒有什麼印象了。

但是沒有印象,並不代表不知道。

“聞香教三十年前被鎮壓下去,可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三十年蟄伏,借助揚州鹽運,漸漸恢複了元氣,教眾也多了起來。”

“這人一多了,膽子就大,他們倚仗人多勢眾,居然在城內強迫商家燒香拜神,而且都是要繳納銀兩,民不聊生,叫苦不迭,這林氏父子不畏風險,掃清惡行,誅殺聞香教高層首腦,將其餘愚民趕出城去,這是功在社稷之舉!”

“諸位愛卿,揚州城內聞香教橫行不法這麼久,揚州城的文武官員竟無一人呈報。這幫人橫行不法這麼久,揚州文武官員不曾有一封呈報,為何林昭動手懲治,言官卻立刻有人彈劾,這其中又有什麼勾連呢?”

左都禦史和右都禦史兩人對視一眼,都是跪了下來,屋中諸人神色都是不太自然,孝德帝靠在椅背上,語氣變得有些森然,開口道:“林如海父子不及個人安危,功在社稷,傳旨,封林如海為忠勇子爵,其子林昭為忠孝男爵。”

他這話說的平淡,卻如同用一個大巴掌,將徐本和他身後的某些人,狠狠地打了一記巴掌。

孝德皇帝威權日盛,很多時候已經是口含天憲,言出法隨。

禮部已經被他牢牢掌控,他說敕封誰,便是太上皇都阻攔不了。

短短一個多月,林如海父子的爵位再次得到提升,如果一道颶風一般,迅速傳遍了整個大周官場。

所有人都明白,林如海父子深得聖恩,本人又在揚州虎踞龍盤,有心人根本動不了他們。

便是義忠親王、忠怡親王也深深地感到了無力。,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