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世道不公,可封舟看在眼裡也沒多說什麼,刑部衙門運轉了這麼多年,已經形成了一套內部的規則,有些事情他想要插手的話,最好不要頂著來,用旁敲側擊的效果更好。隻是像這樣的案子,損害的隻是區區一位郊外的佃農,他可以想象刑部兩位侍郎不會太過計較,拿官威卻跟順天府硬頂,這裡頭有一個值不值當的問題,哪一個混官場的都不是孤立存在。
特彆是三品以上的高級官吏,可就不是孤家寡人了,周圍聚集了一群級彆不同的官員,一個不慎,就有可能得罪的就是一大片。
封舟雖然不懼,但是也不代表他會傻愣愣直接衝鋒在前,有些事情完全可以以其它辦法解決。
就如佃農張三的案子,順天府就在天子腳下,有的是法子解決,就看張三的家人有沒有這份見識,又或者有沒有人願意相助了。
整個一個上午,主事吳帆一邊處理案卷一邊講解,解決了的案卷不過一小半數十份罷了。而這數十份案卷之中,就有足足三份在封舟眼中,散發淡淡暗紅光芒的案卷,顯然都是有問題的案子。
其中就有張三偷牛案,還有一起富貴人家的盜竊案,以及郊外某村的小童溺亡案。
以主事吳帆的眼光,輕鬆就看出了張三案和富貴人家盜竊案的貓膩,卻是沒有發現那起小童溺亡案的問題。
那起富貴人家的盜竊案,涉案人員乃是一位小官家的長隨,因為偷盜主家加財被發覺扭送官府,像這樣的奴仆犯主的案子,基本上也都是從嚴從重判理。
吳帆表示,這位長隨很可能是陷入了那位官宦人家的家宅內鬥之中,不然他好好的前程乾嘛做這樣大風險之事?
當然,因為案卷描述太過簡單,封舟也看不出什麼問題,不過這是一件冤案卻是必定無疑的。
一個上午時間,主事吳帆講解得口乾舌燥依舊興致勃勃,封舟也是收獲頗多,對大明朝的刑部事務更多了幾分理解。
當年他做大將軍的時候,和他交鋒的官員都是三品以上的官員,下麵的道道雖然通曉,卻從未親眼所見,所以這一上午,他這個準聖也算長了見識。
中午的時候,他請了包括主事吳帆在內的幾位相熟綠袍官吏一去吃了頓飯,席間自然是熱鬨不已。
到了下午上衙,封舟又重新跟著主事吳帆,繼續上午的工作,一邊處理順天府送上來的重案案卷,一邊講解點評其中的門道,又或者貓膩細節之處。
封舟一邊仔細聆聽吳帆講解其中的門道,一邊暗自感歎,果然每一個行當都不簡單,想要對其有深入的了解,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
好在封舟彆的不多,就是時間充裕,對於在刑部處理事務上還是很有些自信的,不然最好跟那幾位清高的郎中一樣,隻能做個刑部的橡皮圖章了……
散衙的時候,封舟腦子裡已經記好了足足六份在他眼中,閃爍著暗紅光芒的案卷所有內容。
都是有問題的案卷!
沒錯,下午翻閱了數十份案卷,又發現了三份有問題的案卷。這次主事吳帆表現神勇,竟然全部都給他看出來了。
封舟也不得不佩服一二,這廝果然不愧是個老刑部,一雙眼睛毒辣得不像話,基本上隻要不是太複雜的案卷,他都能一眼看出底細。
這樣的能耐,確實相當的了不起,起碼比那幾個橡皮圖章強得多,那幾位刑部郎中一個個清高自許,以讀書人自居,很是不耐刑部的繁雜事務,基本上都將手頭活計交由手下主事處理,他們一個個悠閒得緊,整天每事乾就知道胡咧咧。好象朝廷少了他們就無法運轉一般。,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