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內閣(2 / 2)

諸天替代 香椿葉鹹菜 7959 字 8個月前

不理會夏江的大喊大叫,很快便被護衛拖了出去,說時便傳來陣陣哀嚎之聲,聲音中充滿了痛苦與求饒,一點也不複剛剛的看破生死。

薛宇低頭看著謝玉輕聲道:“寧國公,放心我不會殺你,你畢竟是景睿之父,雖然隻是養父,但你這一生就在這牢裡度過吧!這裡你才是生不如死。”

說完便起身離開牢籠。

謝玉也爬起身,對著薛宇的背影大聲的喊道:“林殊,殺了我,殺了我啊!是我害死你爹是我殺了赤焰軍的,你不是想報仇嗎?殺了我啊!殺了我啊!”

薛宇根本不予理會,邁步走出天牢。

“好好看守,沒有我的同意不允許任何人前來探視,更不允許他自殺。”

“是。”

薛宇又看了一眼係統,夏江被砍了之後係統加載度直接從82飆到了89,同時也驗證了薛宇的想法,如果謝玉再死的話估計都能達到95以上。

安排好一切之後薛宇便朝著皇宮走去,守衛皇宮的侍衛對於薛宇的到來沒有絲毫的阻攔反而恭恭敬敬的行禮,大聲呼喊攝政王。

對於登基稱帝這種事情有時候不能急,名分就是一個裹腳布,雖然很臭但有時候還真有用,就像現在。

挾天子以令諸侯雖然不好聽,但需要的就是這個名分,信不信如果沒有這個名分的話整個大梁會瞬間大亂,蕭選雖然不是一個好皇帝,但蕭家這些年的統治也算是深入人心。

而對於四周的北魏、大渝、南楚是一個很好的入侵借口。

同樣也是朝堂上那批官員的借口,雖然都知道薛宇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他們需要的也是這個名分,如若薛宇真的要稱帝的話這群儒家子弟要麼會罷官要麼會直接怒罵,雖然心中不舍這個官位,為了自己的名聲也得需要做一些事情,現在薛宇沒有撕破臉皮,他們自然也不會唇槍舌劍。

早朝開起,高湛依舊是大內總管,龍椅之上空無一人,薛宇則是另起一個小凳子坐在一旁。

不王而王。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一名言官邁步上前拱手道:“臣有本奏。”

“說。”

“啟稟攝政王,青州曹州等地發生旱災,還請攝政王早日調糧救災。”

薛宇眉心一皺,詢問道:“旱災?沈追,怎麼回事?”

戶部尚書沈追是樓之敬因為蘭園枯骨案被按掉之後新上來的尚書,原著中此人是靖王的麾下,如此來說的確是一個好的官員。

戶部尚書沈追上前一步拱手道:“啟稟攝政王,這5個州春夏時已經偏旱,入秋又遭了蝗災,之前陳根據各州的人口和災情大致估算出戶部需要撥付的賑災銀兩早就已經呈報給陛下。”

薛宇揮了揮手,同時也明白了原因。

前些日子是什麼情況薛宇自然知曉,很多事情都在耽擱。

一旁的高湛趕緊派人去拿奏折,不一會時間就送了過來,薛宇也大致的看了一遍,點了點頭道:“不錯,以前的賑災主事之人都是誰?”

“譽王或者是太子。”

薛宇愣了一下,怒罵道:“兩個廢物東西,他們要是做賑災主事之人的話估計會把賑災當成一塊肥肉,大家切成塊來分。”

沈追點頭道:“攝政王說的是,臣之前調查過,以前太子和譽王主事之時按照以往他們和各地官員的慣例行事,賑災銀兩10分中能有三分落入災民手中就已經算不錯了,用不了多久就會餓殍遍野,饑民四散,甚至有暴亂之患。”

薛宇對於這位戶部尚書也是高看了一眼,笑著說道:“你倒是敢說。”

沈追義正言辭道:“臣身為戶部上書,身為百姓的父母官有什麼不敢說的,臣也寫過奏折,隻是太子和譽王勢大,奏折也就不了了之了。”

“高湛,呈上來看看。”

“是。”

高湛又趕緊派人去內閣把壓在最下麵早已吃灰的奏折取了過來。

折子很黑暗,準確的來說是裡麵的內容很黑暗。

所謂的內閣可以理解為皇帝的秘書,專門幫皇帝處理一些無關緊要的奏折,最後都需要皇帝批注一下。

看這些奏折上光滑的樣子很明顯奏折並沒有呈到皇帝那裡去,其實也可以理解,畢竟太子和譽王勢大,就連內閣也不敢得罪他們,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想保護那些寫奏折的人,不然如果被譽王和太子知道了,所以養的殺手也不是吃素的。

薛宇臉色變得鐵青,怒聲道:“當真是廢物,外戰外行,內戰內行,就知道爭權奪利而不顧百姓死活,須知你身上的權利也是來自於百姓,沒有了百姓就算你有再大的權利又如何,至於內閣,本就是替皇帝處理事務而如今卻隱瞞不報,如此屍位素餐留之何用。”

朝堂上的大臣也是一個個誠惶誠恐,高呼有罪,尤其是讓五位內閣成員更是跪地大呼該死。

這些都是慣例了,反正說兩句漂亮話又不吃虧。

薛宇卻是嘴角一翹,嗬斥道:“你們的確是該死,從今以後所有奏折除了流入內閣進行處理之外還需進入翰林院,由翰林院的那群學子進行查看觀摩,既然翰林院是我大梁官員的後備之地自然需要讓他們接觸一下如何管理州府百姓。”

其他人還沒什麼,五位內閣重臣卻是臉色一變,這簡直就是釜底抽薪啊!

秘書看起來都是管理一些雜事,但本身擁有的權力卻是極大,更何況內閣還是皇帝的秘書,奏折都需要經過內閣之首然後再呈報皇帝,很多事情其實內閣就已經處理完了,而皇帝隻需要過一下就行,有時候除非一些重要之事很多甚至連皇帝都不管不問。

而現在薛宇要求奏折再過一遍翰林院,這點可就是大事情了,這也就意味著內閣再也無法一手遮天,要知道翰林院的學子那都是通過科舉而來的年輕學子,年輕也就是意味著有朝氣,敢打敢拚,即便是內閣的這些大臣們他們也不怵。

其他的朝中重臣自然也很快反映了過來,臉上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下意識的朝著最前方的5位大臣看去。

高呼攝政王英明。

英明個屁,薛宇這招也是根據後世學來的,翰林院從唐朝開始設立,初時為供職具有藝能人士的機構,自唐玄宗後,翰林分為兩種,一種是翰林學士,供職於翰林學士院,一種是翰林供奉,供職於翰林院。翰林學士擔當起草詔書的職責,翰林供奉則無甚實權。晚唐以後,翰林學士院演變成了專門起草機密詔製的重要機構,有“天子私人”之稱。

在院任職與曾經任職者,被稱為翰林官,簡稱翰林。宋朝後成為正式官職,並與科舉接軌。明以後被內閣等代替,成為養才儲望之所,負責修書撰史,起草詔書,為皇室成員侍讀,擔任科舉考官等。地位清貴,是成為閣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員的踏腳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