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四五章 大智慧與小聰明(1 / 2)

命運路口 袤一 3401 字 1個月前

第三五四五章大智慧與小聰明

吳昊這樣的想法,這麼說,並不是有意的貶低自己的民族,更多的是怒其不爭。

在濱海的時候,他就發現一種現象,那就是濱海的馬路,剛剛修好又刨開鋪煤氣管道,過半年又來鋪水管,沒過幾天又刨開鋪液化氣管……

雖然那時候在濱海由他主政,不過,這種問題,開了幾次會,有了好轉,但並沒有徹底解決。

而最讓吳昊吐槽的就是高速公路,那種速度,世界第一,一點問題也沒有,妥妥的。但同樣你會發現,剛修好一年,不是這裡在修路,就是那裡在修路……

如果吳昊不是當領導的,他還真的不知道這其中的貓膩——因為每一次返修,都會計算在當地的GDP裡麵。簡單的說吧,修一條路要十個億,再修一次又得花八個億,再修一次還得花五個億,我們的GDP就二十三個億了。

這可是主政者的政績呀。

在這一點上,那些外國人顯得就不那麼靈通了,一次就花了十二個億,比我們多出百分之二十。

不過,這些都是表麵現象。表麵上看起來人家花的錢多一點,人家的速度是慢了一點,但是一次到位,用不著折騰和浪費。

從心裡講,吳昊還真的對“速度”不是十分的感冒。在他看來,所謂“快”,首先要以保證品質為前提,隻有這樣的快,才有意義,否則來得快也去得快,生得快也死得快,建得快也倒得快。但沒有辦法,吳昊隻是一個地方領導,上麵的精神你得遵守,領導的話,你得聽。吳昊在乾部會議上多次強調,任何的發展都應該遵循自然科學規律,不要想一蹴而就,違背自然規律的拔苗助長,注定要以失敗而告終,做品牌也是如此。

吳昊要求自己的下屬,不管是什麼樣的工作,不要急躁,不要急功近利,靜下心來,耐得住寂寞,專心專注地發展,要有一種長期的準備。隻有這樣,才有可能三十年、五十年之後,出現一批大品牌。

不過,這裡也有一個矛盾。

那就是下麵這些當領導的,誰都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內出成績,放衛星,有政績,這是仕途晉升的資本。

吳昊真要是黑臉兒,誰的麵子也不給,那就等於在斷送下屬的仕途——因為你這麼搞,其它地區照樣在放衛星,最後上去的,肯定不是你的下屬。

這也是吳昊不得不妥協的原因。

吳昊在濱海特意搞了一個“品牌’工程。品牌是什麼?品牌對消費者而言就是一種體驗,或者是一種可以信賴的承諾,而對企業而言就是獲利的工具。所以,做品牌從根本上講是一種投資。當然,有些投資可以立竿見影,而有些投資可能短期內看不到明顯的回報,而是需要等很長時間以後才能夠看到成效。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話說的有道理,不過,不適應仕途官場,因為一個周期之後,你就是過去式了。這也是這些企業領導缺乏長遠目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