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七一章 帝王氣息(1 / 2)

命運路口 袤一 3410 字 1個月前

第三六七一章 帝王氣息

京城的這個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也就是皇上的家。其實,原本是不叫故宮的,而稱為紫禁城。

紫禁城位於京城中軸線的中心。以三大殿為中心,占地麵積本十二萬平方米,建築麵積約十五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九千多個房間,皇上的家裡還真夠大的了。

說起來,世界上的建築依據其布局與功用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紫禁城的“外朝”與“內廷”以乾清門為界,乾清門以南為外朝,以北為內廷。而紫禁城外朝、內廷的建築氣氛迥然不同。

紫禁城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朝會(辦公)的地方,也稱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此外兩翼東有文華殿、文淵閣、上駟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內務府等建築。

在說內廷,是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為中心,兩翼為養心殿、東六宮、西六宮、齋宮、毓慶宮,後有禦花園。是封建帝王與後妃居住、遊玩之所。內廷東部的寧壽宮是當年乾隆皇帝退位後養老而修建。內廷西部有慈寧宮、壽安宮等。此外還有重華宮,北五所等建築。

紫禁城絕對是曆史上最大的一座宮殿建築,建造曆時十四年,是明永樂年間在元大都宮殿的基礎上興建。明初主持設計者叫蒯祥,人稱“蒯魯班”。

紫禁城從永樂年間建成到一九一二年,清帝遜位的約五百年間,曆經了 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兩朝最高權力中心的代表。

“我知道故宮的建造原則。”吳昊給兒子介紹到這兒的時候,天翊突然打斷他的話,說道。

“你知道這裡的建造原則?”聽兒子這麼說,吳昊有些吃驚的問道,畢竟他才是一個隻有十歲的孩子。

“當然了,是媽媽以前帶我來的時候,給我講的。”小家夥自豪的把小腦袋一揚,說道。

“兩年前,我第一次帶他到這裡來的時候,給他講過。我估計他呀,已經忘得差不多了”古秀麗說道。

“我沒有忘,還記著呢,不信,你聽我說。”小家夥聽媽媽這麼說,有些不服氣的說道。

“那你給爸爸講講,是什麼樣的建造原則。”吳昊饒有興趣的看著兒子說道。兩年前,那時候小家夥才八歲,不大可能記得住大人的話的。

“媽媽說,這裡的建築,是嚴格地按著“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的。整個故宮,在建築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會的等級製度。同時達到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

媽媽還說,華夏建築的屋頂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在故宮建築中,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十種以上。以三大殿為例,屋頂各不相同。故宮建築屋頂滿鋪各色琉璃瓦。而主要殿座以黃色為主。綠色用於皇子居住區的建築。其它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色繽紛的琉璃,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壁上。而太和殿屋頂當中正脊的兩端各有琉璃吻獸,穩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獸造型優美,是構件又是裝飾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嚴,這些構件在建築上起了裝飾作用。”小天翊站在太和殿的前麵,用手指著左右說道。

聽小家夥一說完,古秀麗驚呆的站在那裡,看著兒子,好一會兒,沒說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