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一 鬥智鬥勇(1 / 2)

命運路口 袤一 2965 字 1個月前

第七六一 鬥智鬥勇

顧蘭看著吳昊,把手一抬,攔住顧大成,沒有讓老爸抱住自己。她瞪著吳昊足足有五分鐘,突然的一笑:

“吳縣長,您還真是個人物。在我顧蘭心裡從來沒有真正佩服過誰,但你是第一個。如果不是吳縣長您,我顧蘭絕對不會這麼輕易的就妥協的。您的方案我接受,但還是有一個請求,不是條件,隻是一個請求,就是我想調到大青縣,就算不進公安局,不進政府編製也成,因為我原來的那個企業已經開不出工資來了。”顧蘭說這話的時候,目光中已經沒有了開始時的那種冷漠、傲慢。

“如果你這麼說,我可以考慮一下。這樣,看你也足夠潑辣的,那就去縣老城管。考慮你的具體困難,公務員編製是不可能了,就給你個合同製。”吳昊一看對方軟了下來,想了想說道。

剛才還是劍拔弩張,看那架式馬上就要出人命了似的,隻是一轉眼的功夫,兩個人竟然達成了協議,一時間,無論是顧大成,還是顧蘭的公公,全都是一付蒙圈狀。

其實,吳昊之所以敢與顧蘭怒懟,不怕她跳樓、死在自己的辦公室,那是因為吳昊一眼就看穿了顧蘭的本質。

在部隊的時候,吳昊專門受過心裡學方麵的訓練,在心裡學裡,有個心理術語叫“自殺姿態”。簡單的說,就是有的人常常叫囂著自殺,其實不是真的想自殺,這些人隻是通過這種方式來威嚇、威脅彆人。看到彆人為自己擔心緊張的樣子,或者為此來要求、要挾彆人滿足自己過分的條件或者需求 ,對這種人來說,一般不會自殺。因為這樣的人為了自己過得更好,可以不擇手段。

這樣的人怎麼可能自殺呢?

真正想死的不是她這樣兒。

真正不想活的人,首長是絕望。對生活缺乏希望,對某些目標沒有期待,以及對獲得成功毫無信念等。顯然顧蘭不是這一種,她不但對生活不缺乏失望,反而是充滿了希望,否則不會在自己老公剛一出事,就跑到孫發得的房間尋求歡樂的。

第二是認知僵化。這種人將自殺當做解決當下問題的唯一辦法。自殺者往往看不到生命中其他的可能性,和新的變化。他們認為發生了某件事,自己就徹底完蛋,某些事情根本沒有辦法應對和解決。顧蘭也不是這種人,閻慶的死,對她來說,恰恰是一種解脫,一種新生活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