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六O 焦點訪談(1 / 2)

命運路口 袤一 3386 字 1個月前

第一九六O 焦點訪談

為了讓這些記者采訪的更自由一些,吳昊隻派了一名陪同人員,給他們領領路,其它的領導,一律不許打攪對方的行動和采訪。

但吳昊也沒有想到,這些記者竟然挖了那麼多的素材,而且還是讓人看到之後,潸然淚下的那種素材。

這個焦點訪談節目,並沒有在當天晚上的晚間新聞中出現,他們還要進行後期的製作,而且第二天上午,還準備采訪一些人。

但晚間新聞,有關機車下線的新聞,還是給了足足五分鐘,這在晚上新聞中,一個企業占這麼長的時間,還是十分少見的。所引起的轟動效應還是非常大的,一時間,要來機車城采訪的媒體絡繹不絕。

吳昊並沒有武斷的拒絕,畢竟這是一個免費宣傳的好機會,而是指示相關部門,要正確的引導,在不影響正常生產的前提下,有序的進行。

並指示儘量要采訪一線的基層工人。

焦點訪談是在四天後,也就是機車下線晚間新聞播出的四天後在央視晚間新聞之後播出的,原本時間半個小時,但這一次,因為內容多,不舍得取舍,所以延長到四十分鐘。

吳昊沒有想到,在機車城建議之初,自己和當時的班子成員穿著雨衣和靴子的鏡頭,還有為困難職工送米送油,孩子上大學,自己和同事親自掏腰包的鏡頭,全都給挖了出來,當然了,主持人在播放鏡頭之前,特意的做了一個說明,就是在這一次的采訪中,可以隨意到基層采訪,不受任何的限製。

央視的記者水平還真的不是省裡麵能比的。

在開篇之初,主持人把這一次的采訪定義為機車集團如何破繭重生,但隨著采訪的深入進行,主持人發現,這些基層員工更在意的是領導關心基層的疾苦,在意領導們是如何解決這些疾苦的,而正是這些基層疾苦的解決,煥發了員工們的積極性,從而讓企業煥發出驚人的活力。

當然了,這些記者在采訪中,並沒有用過去常用的那種講道理的方法,而是用一個一個實際的事例,讓觀眾更加的信服。

有關吳昊和班子成員的一些鏡頭,並不是專業記者們記錄下來的,而是當時這些職工用自己的手機記錄下來的。

當看到老職工的子女因為企業的效益不好而連大學的學費都交不起的時候,吳昊眼淚都流了下來,當場帶頭,把包裡的錢全拿了出來,捐給了困難家庭,而且告訴對方,將來上學的費用,由於淼的公司包了。

最感人的是,職工用手機錄下的一段吳昊感言,雖然畫麵有些模糊,但還是能看出來。

吳昊告訴上不起學的學生,自己也是從農村出來的,最困難的時候,兜子隻有一天隻夠吃一頓飯的錢,但自己還是堅持了下來,最後考軍校,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軍校可以吃、穿、住全部免費。

正是這些從老百姓角度挖掘出來的鏡頭,才讓片子更真實、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