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儘快的積累足夠的浩然正氣,大約有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種是讀書、寫字,就像你平日裡做的,寫出仙文之後,等它充滿了天道靈能,再將其吞下去。這種天道靈能,也就是浩然正氣。
第二種方法是靜坐,跟佛家的打坐類似,道家也有類似的功夫,儒家打坐有獨特的方法,回頭我慢慢跟你說。
第三種方法是呼吸吐納,每天對著巍巍高山,滔滔大河,滾滾紅日,皎皎月華,呼吸吐納,借以培養浩然正氣。所以很多儒家的修士,都需要出門遊曆,行萬裡路,讀萬卷書,同時觀瀾天下,從壯麗河山中吸取浩然正氣。你也不能一直待在荒穀城啊!
第四種方法,是多參悟前人留下來的碑文,裡麵蘊含著天道正氣,這一點你已經試過了,而且得到不少的好處,對吧?
第五種方法,趁著天下群儒大祭的功夫,儘可能的獲得天上降下來的甘霖,那是諸位仙帝祖師的賜福,內裡充滿浩然正氣。
第六種方法,儘可能的斬殺鬼修和妖修,力所能及的救助百姓,自古有言,邪不勝正,不殺妖邪,如何能培養正氣?你當謹記之……”
陸九齡洋洋灑灑的說了一番話,總而言之,培養浩然正氣的方法有很多種,靠的是持之以恒,從小事做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日久天長,自然能積累到足夠的浩然正氣。
桑子明側耳傾聽良久,將這些內容,一點一滴都記在心裡。
隨後,陸九齡又花了大半個時辰,給他講如何準備鄉試和會試。
鄉試需要掌握兩千七百個仙文,會試要掌握三千六百個仙文。
桑子明現在掌握的仙文是兩千九百個,要想考中舉人,應該問題不大了,但距離會試的要求還差得比較遠,還剩下七百個仙文沒有學習呢。
按照陸九齡的說法,要想在九個月內,學會七百個仙文,那壓根兒不可能。但是考試都講究運氣,或許輪到會試的時候,出的題目有些偏,用不到那七百個仙文,桑子明不就有希望了嗎?畢竟鄉試的時候,隻要在三天內寫出四百字的仙文,會試的時候也隻要求在五天內寫一篇千字文,並沒有讓考生將所有的字都寫出來。
對於這一點,桑子明並不是太擔心。一則因為他已經築基了,神識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學習仙文的速度加快很多;二則因為,他還留著幾片悟道茶呢,大不了再喝兩壺茶,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這兩年,那位老道士留下的悟道仙茶樹,可是幫了他的大忙了。
那一株悟道茶樹,每年隻能采十片葉子,他每隔三個月喝一壺悟道茶,兩年下來還剩下七八片,保留在特製的玉罐中。即便在他的儲物戒指裡,也經常帶著一片葉子,以備出現類似上次琅玡祠中發生的事情。
接下來令桑子明感到詫異的事情出現了。
按照陸九齡的說法,鄉試的時候不但要考仙文,還要考天劍訣;而會試的時候,除了這兩項內容之外,還要考聖箭訣。因為儒家六藝,禮樂射禦書數,對劍術和射箭是有要求的。
儒門以仙文閣為基礎,仙文閣畢竟是一個修真門派,修真界實力為王,所以科舉的時候必然包括這方麵的內容。如果參加科舉考試的人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那麼仙文閣還怎麼能長存於世呢?
大明國廢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不是上天降下來的旨意,而是儒門百般努力爭取的結果。據說儒門到目前為止,還擁有四五位地仙,而其餘的門派都隻有一兩位地仙,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儒門才能地位超然,牢牢的掌控大明國。
再進一步說,地仙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靠著慢慢的修持,一點點進步,最終修成了地仙。
而科舉考試中測試的內容,是儒門長盛不衰的關鍵。因此之故,關於劍術和射箭的測試必不可少,鄉試的時候隻有單獨的測試,還不需要彼此交手;到了會試時候,就需要登台比試了。
得知這些消息之後,桑子明不由得感到有些緊張,因為他掌握的天劍訣,到目前為止隻有八式,聖箭訣才學了兩式,不光數量少了些,更關鍵的是很少跟人動手切磋,如此一來,到考試的時候會很吃虧。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他畢竟太年輕了,缺乏長時間的積累。
一般來說,參加鄉試的人平均年齡在五十歲左右,考中的人大都是築基中期的修士。
而參加會試的人往往在百歲左右,考中的人常常是築基大圓滿,甚至有一部分人已經結成了金丹。
大明國人人才濟濟,仙文閣的弟子多如牛毛,如果沒有這麼長時間的修煉,怎麼能在眾多的考生中脫穎而出呢?
這樣看來,擺在桑子明麵前的難度很大。不管他怎麼掙紮,即便在仙文考試中獨占鼇頭,然而到了登台較量的環節,都可能一敗塗地,因為他的對手都不是普通人,而是築基大圓滿,甚至還有金丹真人!如果不許動用靈寶法器,他怎麼能是這些人的對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