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業啊?實業很不錯啊,現在都說實業進入衰退期,其實不是,而是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如果誰能有技術,占據市場,誰就能贏得未來。至於低技術含量,汙染大的產業,肯定會最先被淘汰的。”
這些都是中規中矩的答案,哪怕林正弘不說,杜清和都能在新聞聯播上找得到。
“那如果我進入實業呢?”
杜清和還沒跟第三個人討論這個問題,但他想著既然林正弘是個頂成功的商人,應該有他不俗的見解的。
“你,要進入實業?”林正弘有點被嚇到了,他本來以為杜清和一個開餐廳的,投資了二十多畝菜地已經超出他的想象了,沒想到杜清和居然還想投資實業。
杜清和有點不自在了:“林老板,你這樣看著我,我以為你看上我了。對不起啊,我的愛好是女……”
“我也是……呸呸呸,都什麼跟什麼啊!”
林正弘被杜清和一帶歪,腦子都糊塗了,“我是說,你怎麼就想著進入實業呢?你知道實業的代名詞嗎?”
“實業的代名詞?那是什麼?”杜清和有點皺眉了,他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概念。
“低利潤啊!”林正弘歎息說道,“因為投入大,科技含量高,所以利潤就顯得很低了。不是開玩笑的,一個擁有七八十人的工廠,或許一年的純利潤,都未必能有幾千萬。這裡麵還沒把銀行的貸款給算進去,要是算進去了,怕是都要年年虧損的。我不是貶低實業啊,之前很多工廠的老板,見到銀行放貸了,就立馬申請,根本不管自己能不能還得上。事實上,他們不借錢也是死路一條,借了錢說不定能延緩一下工廠倒閉的時間,能有一線生機。”
杜清和也知道這麼回事,其實更加瘋狂的是其他行業的人。
隻要有點膽量的,都敢去銀行借貸,銀行放多少錢他們借貸多少錢,完全不考慮償還問題。也是,在前幾年銀行放貸沒有收緊的時候,隻要拿到錢去投資,或多或少都能賺到錢的。畢竟貨幣在不斷補充進來,預估一年的雞的屁(gdp)能增長百分之七,完全就敢印高出三倍的貨幣來。錢多了,自然要銀行去放貸,不然囤積在手中就貶值了。
不得不說,適當的通貨膨脹能刺激經濟的發展。
但是如果水分過多,那肯定是有泡沫的。近一兩年來,都是在擠泡沫,已經穩定了經濟形勢,對以後的發展是很有利的。
但是,銀根收緊了,一些工廠就要倒黴了。資不抵債之下,隻能申請破產拍賣。
林正弘歎了口氣:“做實業不容易啊,競爭大、利潤低、壓力也大,還不如去開個餐廳呢,像你手藝這麼好的,絕對能活得悠哉遊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