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潘州,特彆是普通家庭,吃米飯是必不可少的,甚至一家幾口人,隻有兩個菜,卻有一大鍋飯,每個人都要吃一兩碗才算飽。歪果仁(外國人)就很不解,為什麼中國人那麼喜歡吃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也就是大米和小麥,因為在歪果仁看來,大量食用碳水化合物食物不僅對身體沒有好處,而且還會造成身體肥胖,在國外很多論壇上可以看到老外對碳水化合負麵的評價。
事實上,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碳水化合物是身體必須獲取的營養來源,對身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隻吃菜不吃碳水化合物食物,一頓可以,但是天天如此,身體真的會受不了。不僅會低血糖,還會造成營養不均衡。長期不吃碳水化合物食物,還會造成蛋白質的過度分解,營養不良,水腫;脂肪過度分解,酮體增高,酮症中毒,呼氣有爛蘋果味;電解質紊亂;疲乏,困倦等等。弊端太多了,就算是老外,不也得吃些土豆和麵條嗎?
反正不管歪果仁怎麼看,中國人依舊堅持自己的主食。
這就是文化差異了,中國人能兼容並蓄外來文化,可其他國家呢?似乎都在故步自封。假以時日,中國肯定會再次登頂世界民族之林的。
彆的不說,單單是飲食文化,中國已經睥睨天下了。
歪果仁彆的不服,但是對中國菜是服氣的。要不,外國為什麼這麼多中餐館?雖然味道……有點一言難儘。沒辦法,幾乎一大半外國的中餐館,都不是中國人開的。就好像閩省的沙縣小吃,津門的狗不理包子店,川蜀的麻辣燙……這些都不是本地人開的。這種情況很正常,畢竟要入鄉隨俗嘛。
哪怕是杜清和,要到外地去開餐廳,怕也是要入鄉隨俗,添點辣椒什麼的。要是不加的話,估計這餐廳不用一個月就倒閉了。
還是粵省比較好,大家都不怎麼吃辣。其實吃辣得看地方,在粵省吃辣,就很容易上火,本來氣候就濕熱了。最關鍵是,如果一盤菜都是辣的,粵省人會懷疑這盤菜是不是新鮮的。沒辦法,辣起來的話,對食物鮮味的判斷就下降了,粵省人習慣了吃“生猛”的東西,也就是新鮮的食物,怎麼會不懷疑?
其實做菜,也要學點心理學才行,知道客人的喜好,避開客人的厭惡,這才能做得長久。不然你的菜老是給客人一種厭惡的感覺,再好吃心中都有根刺的。
就在杜清和一個人,用神通把碗筷都洗好,放回消毒碗櫃之後,門響了。
“這麼晚了,有誰過來串門啊?”
杜清和有點奇怪,這都快八點了,這個鐘點,過來串門的應該都是正式的客人才對。“難道又有供應商找我老爸?”
打開門一瞧,原來是樓上的那位大嬸,還帶著她的孫女。
這位大嬸,姓丁,一般都叫她丁嬸。
“丁嬸,怎麼了?”
杜清和有點詫異,“你是來找我媽的?那真不湊巧,她剛剛下去散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