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暗中探查著,遊客開始陸續到來了。
也是趁著大好的秋天,很多人出來秋遊的。特彆是周末,一向寂靜的普寧村,居然有點人聲鼎沸的錯覺,好像整個村子都在辦喜事一樣。
今天不是周末,但來玩的人也不少。
“這裡就是‘生態農業園’嗎?真破啊……”
一個遊客不得不感慨道,確實,普寧村的房子是不怎麼嶄新,甚至很多都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建起來的紅磚屋,已經青苔滿滿,顯得滄桑不已。前些年,普寧村也是闊過的,那會鄉鎮企業效益還行,帶動了一批人富了起來。但可惜沒抓住時代潮流,順應時代轉型升級鄉鎮企業,最後也倒得隻剩下飼料廠和玻璃廠了。那些鄉鎮企業家,哦不,前鄉鎮企業家,還欠了一屁股債,差點要把這一屁股給賣了。
咳咳,說正經的,這些鄉鎮企業家啊,後來都要去賣身了。不對,是去東北賣參。
反正呢,普寧村就是錯過了最應該富裕的時期。以至於在這年頭,還有好多村民都隻是住著紅磚房。要知道,其他村子不知道多少人回鄉蓋房子,都蓋起小彆墅了。甚至有些人認為以後國家不給蓋房子了,都在搶建。
這樣的好事,普寧村大部分村民隻能乾看著。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普寧村的村貌還是少有的,擁有“農村”氣息的農村。
這不,另一個遊客說道:“這才是純天然嘛,村口你也看到了,水稻都收割完了。”
“其他農村,房子都建得比城裡還漂亮。”
“那是,新農村嘛……”
……
這些遊客也是輕車熟路了,一下車就問農業園能進去看看嗎,能自己摘菜嗎?這倒是沒關係,反正都是按照市價賣的。三百畝地的有機蔬菜,總有一些菜地是有成熟蔬菜的。這些遊客買的也不多,畢竟這是有機蔬菜,要是買個十幾斤,都超過數百塊錢了,很多也吃不完。有機蔬菜不吃新鮮的,都是在浪費資源。
“你瞧後麵,那是小花圃吧?還搭了一間木屋?”
“木屋前麵還有水車啊,這麼複古嗎?”
“你們是不知道,我聽網上說啊,裡麵還有石磨呢。村民們可以免費用那的石磨,磨豆子做豆腐,做豆腐花。”
“那還是擺設多吧,誰會自己做豆腐花啊?”
“你還彆說,山水豆腐花其實很好吃的。我聽說後麵的小湖泊,就是山上流下來的泉水彙聚而成的。”
“那村裡有賣豆腐的?”
“不知道啊,可能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