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寺在大理城外點蒼山中嶽峰之北,正式寺名叫作崇聖寺。---23wx-
但大理百姓叫慣了,都稱之為天龍寺,背負蒼山,麵臨洱水,極占形勝。
段氏曆代祖先做皇帝的,往往避位為僧,都是在這天龍寺中出家,因此天龍寺便是大理皇室的家廟,於全國諸寺之中最是尊榮。
天龍寺當代方丈法號本因,與他同輩份的另有三僧,分彆是本觀,本相,本參,不過天龍寺中輩份最尊者卻另有其人,喚作枯榮長老,此老麵壁參禪數十年,天龍寺僧眾幾乎無人見過他真麵目,就連保定帝也以為他早已圓寂。
但今日枯榮大師卻是自破禪功,踏出了雙樹院,正在保定帝五人運功為段譽療傷之際,一聲斷喝響起,作獅子吼之音,振聾發聵,隻聽枯榮大師喝道:“強敵日內便至,天龍寺百年威名,搖搖欲墜,這黃口孺子入魔也罷,著邪也罷,這當口值得為他白損功力嗎?”
“師叔教訓得是。”本因四僧躬身施禮道。
枯榮大師道:“事有輕重緩急,大雪山大輪明王之約,轉眼就到。正明,你也來參詳參詳。”
保定帝不敢有違,恭謹道:“是。”心中卻是百般疑惑,想道:“大雪山大輪明王佛法淵深,跟咱們有何瓜葛?”
本因方丈當下將事情簡要介紹了一遍,卻是吐蕃國師鳩摩智日前投來拜帖,索取天龍寺鎮寺之寶“六脈神劍經”,說是焚於慕容博墳前。以酬知己雲雲。
本參氣憤難平道:“這六脈神劍經乃是本寺至寶。縱是我大理段氏子侄。隻要不在天龍寺出家為僧,亦不得傳授,遑論示之他人?這大輪明王怎能不通情理,妄想向本寺強要此經?”
本觀緩緩道:“我瞧這位吐蕃國師來者不善,本寺應及早準備,以防不測!隻可歎寺中雖秘藏這玄奧莫測的劍經,竟無一人修成經上所載神功,否則那吐蕃國師豈敢上門攖鋒?”
枯榮大師冷冷道:“這位大輪明王恐怕正是料到本寺並無出類拔萃的高人。縱有天下絕頂的劍經,但無人能夠練成,那也枉然。”
他聲音冷硬,微微一頓,將目光投向保定帝,又道:“不過正明今日來得正是時候,那六脈神劍經太過深奧,若要儘數領悟,修成寶經上所載神功,恐怕今日之武林已無一人能夠辦到!我等根基淺薄。功候低微,卻是不能令先祖所創寶經重耀光輝。實是慚愧無地!但一人同使六脈,雖然無能為力,卻可以用一個取巧的法子,各人修習一脈劍法,六人一起出手!”
“正明,本因,本參,本觀,本相,再加上老僧,正好湊齊了六人!”枯榮大師淡淡道:“那大輪明王也不知何時來到,或許轉眼即至,不可再耽擱下去,你等五人,現在便隨我一起共參劍經。”
“是!”本因四僧齊齊雙掌合十,保定帝亦是躬身應諾,他雖然擔心段譽病勢,但他究竟極識大體,知道天龍寺是大理段氏的根本。每逢皇室有難,天龍寺傾力赴援,總是轉危為安。當年奸臣楊義貞殺上德帝篡位,全靠天龍寺會同忠臣高智升靖難平亂。大理段氏於五代石晉天福二年丁酉得國,至今一百五十八年,中間經過無數大風大浪,社稷始終不墜,實與天龍寺穩鎮京畿有莫大關連,今日天龍有警,與社稷遇危一般無二。
便在枯榮大師六人修行六脈神劍的時候,郊外石窟之內,王動忽的聽得一陣若有若無的梵音遙遙傳來。
他神色微動,身形一閃,掠出石窟,居高臨下遙望梵音傳來的方向。
隻見數裡地外,驛道之上一行人緩緩而來,瞧這一行人的路線,卻是衝著天龍寺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