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好多紅了的節目,就算不簽約,也可以嘗試通過這些節目出道,《華國好聲音》就是他的第一站。
再來,手機裡兩百多首歌,除掉已經發表的也有一百多首,這張底牌可不差。
但華儀確實有優勢在,而且張凡雖然自己沒聽過,但能叫尚文傑給自己過來測試聲樂,這個經紀人指定有點東西。
而經紀人無疑對演員是很重要的。
這也無形之中加深了他想要簽約華儀的心情。
“路澤,你知道每年有多少人想進華儀嗎?”
張錚喝著咖啡慢慢說。
華儀兄弟算是行業內有名的大公司了,當初王金花帶著一眾大牌跳槽都沒用擊垮公司,所以公司裡的人自然不會想到路澤擔憂的事情。
或許知道,但是不會想到公司最後真的會被稅務問題擊垮。
“當然,張總,我隻是覺得確實十五年對我來說有點超出底線...”
超出底線?這個年輕人的想法有點意思。
兩人又開啟了新一輪討論。
最後張錚有點覺得這家夥太精了,給他來個大餅好了:“那這樣吧,有沒有興趣來簽個對賭協議?”
張錚打算用對賭協議來給路澤畫個餅。
確實,十五年是比較長,路澤要是好好談,肯定有壓縮的空間。
但是和路澤一番交談,讓他明白必須用電其他手段了。
...
對賭?
路澤心裡警鈴大作,對賭協議真的可怕:
重生之前,彆說大冪冪,就是周星星都因為對賭而困擾呢。
當然,壞處不少,好處肯定也是很大的。
路澤決定先聽聽好處。
“是怎麼樣的協議呢,張總。”
“三年內,你要是能主抗一部小製作電影,票房破五億;一番主抗的電視劇收視率破三,合約就改成十年,如果不行,那就還是十五年。怎麼樣?”
聽起來,無論怎麼樣路澤都是賺的。
但是,也不是什麼輕鬆的條件。
“張總抬舉了,三年內能到這個成績,確實太難了。”
哪怕是17年,主抗《解憂雜貨鋪》的胖迪和小凱,票房也就兩億。
...
“那你也知道,十五年也就是個正常時間。不過也不是沒得談...”
“張總,這樣,我覺得我音樂方麵比較有天賦。如果我能出一張專輯銷售額破億,年份就改到8年,怎麼樣?”
說完路澤就想打自己的臉。
其實他本來沒想說一個億,但是人家張嘴票房五億,他也順帶張嘴上億了。
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好在這個目標也不是達不到。
他的演技值多少錢不好說,
但《1989》這張專輯,他再加點熱門歌曲,賣個上億人民幣的銷售額,應該還是可以達到的。。
他的違約金就800萬,擺明了這合同一簽,公司至少賺你800萬才放手。
而上億銷售額,除掉成本起碼也是遠不止這個數。
路澤一時激動說了上億銷售額,隻看這一條的話,賺錢肯定是大賺,不信公司不心動。
...
(聽起來很驚人,不理解的讀者不少,解釋一下:
第一,主角不會隻在國內賣這個專輯,肯定會去海外,隻是國內沒有人走出去,所以公司沒想到會是英文專輯,以為是華語樂壇。
第二,黴黴這張專輯銷售額一億多美金不止,也就是十幾億rmb,所以這張專輯除開黴黴不值得一億rmb?不可能。
如果是,那豈不是黴黴自帶起碼十億保底?那《reputation》450萬張,賣到和《1989》一樣長時間,也趕不上吧?
所以肯定這張專輯本身就值得一億rmb。
而且主角後續會慢慢練習唱功之類,加上參加節目獲取名氣,聯係海外大公司運營。
所以肯定不是現在這個小菜雞狀態。
如果非要說不合理,那我也沒辦法了,畢竟整本書都是我yy出來的,嘿嘿。)
...
但是對於華國樂壇(是的,這裡是從公司的角度來看,以為是華國樂壇),那是真的很驚人的數字了。
這回,輪到張錚吃驚了。
按理來說,一張專輯銷售額破億?
(同樣,公司默認華國音樂人走不出去,以為是華國樂壇。)
他本來就是看著路澤有點心氣高,但是沒想到會高到這種程度,還不是在他的演技方麵心氣高。
“...這麼有自信?”張錚有點無語加上火大。
“是的張總。”
路澤表示肯定:還能怎麼辦?
雖然知道這是一句蠢話,一時激動說出口了,但就當自己是年輕氣盛吧。
這總比出爾反爾好。
“那就按這個簽,寫到合同裡。”
張錚又氣又好笑,這麼多銷售額,能賺到的錢,直接用來支付違約金也夠了,路澤怕是個傻子吧?
...
終於結束,談到最後合約還是b簽,公司還是新人主推路澤。
隻是加上了,如果路澤能夠出一張專輯銷售額破億,那就簽約年份改為8年。
專輯銷售額破億,誰都不相信會實現。
高層對路澤的重視程度,無形中也下降一個等級;甚至在張凡心中,對路澤的評價也多了點疑慮。
一時激動嘴快,無形中開局就掉好感啊。
但不管怎麼樣,一切終於搞定。
4月5號,要去見見王總。
如果沒問題,那就簽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