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麼牛皮的麼?
好萊塢的明星一出手,就是大製作片子,亦或是獲獎片麼?
路澤本來是想著奧斯卡基本上不可能拿到影帝,所以應該要衝擊三大。但是沒想到的是,各種獲得過奧斯卡獎的劇本接踵而至。從《爆裂鼓手》《愛樂之城》到如《海邊的曼切斯特》。
不說這部電影斬獲了太多其他獎項,就說《海邊的曼切斯特》的男主可是獲得了奧斯卡影帝啊!
當然了,如果換成路澤那就不一樣了。
提名已經是極限,剛才路澤還自娛自樂的想什麼“種族歧視不存在”之類的,完全就是兩個概念。商業片隻要你證明你能賺錢,就有機會。但是奧斯卡一直都是米國人的獎,你證明了你演技優秀,也不能獲獎。
“這個劇本...唉算了,我們聊聊彆的條件吧,!那個...”
“我想看看劇本。”
“再想想...什麼?”馬特有些驚訝。
“我想看看劇本,想看看你都看好的文藝片是否那麼優秀。”路澤沉聲道。開玩笑,一個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角色和一個大投資最後撲街了的商業片,選哪個?自然是前者了。
前者唾手可得,後者看似也隨時能到手,但路澤自己知道後者如果不能把握絕對的權力,他是不會接的。劇本首先就是個巨大的問題,改編不是亂編,戲說不是胡說,究竟能不能中美合作聯合開花不談,就說張一謀和路澤之間,肯定誰都很難讓出主動權...
看來不用自己決定商業還是衝獎路線了
機遇又一次送上門了。
...
電話那頭。
馬特達蒙沒想到路澤還真是個衝獎狂魔,聽到這個消息居然願意了解,不愧是和雷昂納多見了一麵就能聊起來的人。於是他動作很快,劇本也就直接發到了路澤的電腦上。
路澤倒是不急。
兩個小時後他說自己估摸著得好好考慮一下,所以大概要個三四天時間。演戲要做全套,他要把戲做足了,才能把好處拿的更多。
於是五天後,路澤“禁不起”馬特達蒙三天兩頭的電話催促,終於鬆口了:“我看了,確實是好本子,但也不到那麼好。這個男主真的設定有一些太那個了,我真的覺得一不小心就會過頭。”
當然了,要是那麼好我自己就演了。
馬特隻能暗暗吐槽,但是該忽悠還是要忽悠:“我和你的意見不同,我覺得這部電影十分適合你。這是你沒有演過的船新角色,係演員就來演他。”
...這點還不夠,因為我不夠貪玩。
“而且你放心,這部電影我是製片人你是知道的。我也不是自吹,但如果要講到獎項運營這方麵,可能我還是強過你的。”馬特日常忽悠之後再次強調重點:“路澤,我知道你的想法,放心,奧斯卡衝獎我可以幫你,具體我們可以寫到合約裡。”
開玩笑了,奧斯卡不是那麼好進的。
但如果真的進了...他作為製片也是賺。
...
時間不能拖太久。
路澤自認為扮演夠了糾結的戲份,該繼續上演“萌新被忽悠然後一時激動接下了角色”的戲碼。如此演下來,即使馬特到時候發現自己吃虧了,也不會因此對路澤有什麼怨念:
這可是當初連哄帶騙換來的。
路澤當時可是很猶豫要不要換的。
“條約裡應該有如果不能獲得奧斯卡提名,應該怎麼處理。”路澤新提出了一個要求。
穩了!他已經基本心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