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評委的工作(2 / 2)

排最後的還有橙色和綠色證件,連電影都看不了。

...

如此前提下,你就知道這些事情有多被詬病了。這幾年,戛納常被批評過於依賴大師,不肯承擔選新人新片的風險。

好啊,那就試試改變:

這一現象似乎在今年得到了改善今年電影節向更多“新人”敞開了大門。19位入選主競賽單元的導演中,首次入選的導演多達9個。

結果呢...

路澤是知道後來的發展的。

新導演們確實表現不佳,路澤也知道越到後期,“一種關注”單元的導演們就越會受到更多關注。

但現在也不弱。

路澤提前到達霓虹導演河瀨直美的《澄沙之味》的德彪西大廳時候,大廳裡正在放著彆的電影,門口聚集的並不少。

路澤於是和門口影迷合影,並在一群人激動到驚叫失控之前進入了大廳。

...

這位霓虹的導演算是戛納的嫡係。

97年就憑借執導個人第一部35毫米的劇情片《萌動的朱雀》獲得第5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新人導演獎

今年來,也就是11和14年她執導愛情片《朱花之月》以及劇情片《第二扇窗》,獲得64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最佳影片提名和第67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這次也是一樣的風格,霓虹自然主義電影。

...

評委就是這樣,不管你喜不喜歡這部電影,你都得看。

路澤專業性較其他人稍弱,所以他選擇了大廳觀看,以便觀察周圍的人的反應,希望能給出一些觀眾的看法。

至於他嘛...

《澄沙之味》的邏輯性還是不錯的,改編自明川哲也所著同名,以一家銅鑼燒店為舞台,講述了曾身患漢森病的老人德江與周圍人展開的溫情交流故事。

這部電影把霓虹的社會問題和自然主義相結合起來,但結合的並不是那麼的好。

有些地方很刻意,也有的很空洞,路澤看周圍有人淚流滿麵,但也有人在他身邊小聲罵應該是罵人吧?他來法國這麼多次,其實也有聽過不少臟話。

意見兩極化。

這位《綜藝》的主編最後總結說“銅鑼燒看起來很美味,但詩意根本無法消化,差點被最後一段大量的櫻花鏡頭給溺死”,但也有一些記者誇讚“看了感覺很想去霓虹。”

嗯,難以決斷。

不過這時候還是以自己的意見為側重,其他的意見大致考慮一下吧,反正最後都是電影節主席做決斷。於是他拿起了筆,乘熱開始跟著關鍵詞寫起了影評。

...

下午路澤去了《樓下》的現場。

這個導演曾是貝拉塔爾的助理,然後果然不出所料的是部大悶片。周圍很多人都睡了,路澤作為評委不得不打起精神來看完,並且時不時用筆記本盲寫下一些關鍵詞。

出門的時候,又引起一陣轟動。

一個當紅明星如此經常地出現在觀影現場,雖然造成了一些騷亂,但官方喜聞樂見。

他們想要請路澤來當評委就是為了引起更多關注,而路澤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甚至遠超希望。

那就夠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