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年(1 / 2)

() 過去,人們常常用“大年”“小年”來形容今年的收成如何。前者豐收,後者欠收,而在記者羅達看來,今年無疑是大年。

是的,即使是華語片零入圍也影響不了這件事情。而對“大年”的定義其實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看,用豆瓣某網友的話來說:入選主競賽單元的導演整體級彆很高,也就是陣容很強大,可以稱作為“大年”;入選主競賽的影片整體質量很高,也可以是“大年”。

至於從他的角度來看,也或許華語片零入圍正是從側麵說起來,今年的質量很高。華語片剛好又青黃不接,就遭遇了這個尷尬局麵。

羅達作為今年被派往戛納的記者,早早就開始了解起了今年的事情。從15年年底開始,就有聲音說今年的戛納電影節會是09年以來的一個大年這一點從開幕片伍迪艾倫的《咖啡公社》就可以看出。據傳言,這個作品在伍迪艾倫的作品中和《午夜巴黎》是一個級彆的。

更刺激的是,今年戛納電影節將不設置閉幕片,閉幕式時將放映獲得金棕櫚的電影。

真的很酷,也真的值得期待。

...

當然了,演員的競爭也很激烈。

今年最佳女演員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曾獲奧斯卡影後的法國女演員瑪麗昂歌迪亞更是憑借《隻是世界儘頭》、《米粒之石》雙片入圍,再次衝擊戛納影後,她的競爭對手同樣實力強勁,包括朱麗葉比諾什、理查茲塞隆《最後的模樣》、伊莎貝爾於佩爾《她》。

然而作為華國的記者,最關注的一點必須少不了路澤,以及最佳男主角潛在競爭者,但他的競爭對手...

沒有強到不行的,但好像個個也都能成為路澤的對手。因為這一屆男演員的題材都很不錯,實力也不錯。

比如阿德裡安蒂蒂耶尼的《畢業會考》,聽起來無疑比《海邊的曼徹斯特》所謂悲傷難以過去的題材更動人。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小城醫生不惜一切代價,讓被性侵的女兒順利畢業的故事。

聽聽,聽聽,是不是聽起來就有要得獎的感覺?

老實講,就像他自我調侃《爆裂鼓手》之前自己吹的很凶卻撲街,國內媒體對路澤的期待值很高,但沒有幾個真的會認為他能得獎的至少在沒有看到影片之前。

好在電影節非常給麵子,把《海邊的曼徹斯特》排在了12號上映,同期上映的也是另一部關注度很高的《保持站立》是法國導演阿蘭吉羅迪的新作。三年前,他憑借《湖畔的陌生人》在一種關注單元拿下最佳導演獎和同誌金棕櫚最佳影片,也是當年的《電影手冊》十佳榜首。

但...去他的《保持站立》。

明天早起排隊去看路澤,羅達瞥了瞥自己的粉卡,作為僅次於稀少的白卡和多一點的粉加點,應該能進入首映吧?

...

嗯,路澤現在就在被看。

現場圍觀。

而且原因還很尷尬,因為他迷路了。

餐廳在下車的地方附近,司機也不知道,而按照鞏利說的就很近,在哪停往東走多少米,再往南拐一下就看見了。

天知道路澤犯蠢,走錯了,隨口讓翻譯問了一個路人。然而他這張臉在歐洲辨識度非常高,一下子就被認出來了歐洲人愛死了他的《爆裂鼓手》,當時柏林電影節後轟轟烈烈的聲討活動,讓路澤在觀眾心中反倒刷了一波聲望。

戛納就是個海邊小鎮,所以現在哪個角落裡基本上都塞滿了和電影相關的人,作為本屆關注的焦點之一,誰來之前不得補補課,想著自己要看哪一部片麼?羅達知道明天媒體場肯定會大排長龍,粉卡以下的都危險,而觀眾自然不少人知道《海邊的曼徹斯特》咯。

被認出來...也隻能說這路人眼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