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大學畢業之前,或許他和藝術的關聯就在於從小學習的鋼琴,和初二據說為了初戀開始學習的吉他。
2011年,路澤從帝都理工大學畢業。在同學眼裡,一直號稱“等兩年再考研”“上學上夠了”的他,是要去找個工作做一做的,結果從那時候開始,他就一頭紮進了電影的世界。
10月份,他和當時還是以拍廣告為生的忻鈺坤導演一起組建了《心迷宮》劇組並共同完成了一個劇本,然後近乎瘋狂地孤注一擲花掉兩百多萬拍攝了這部電影。
而他和電影的故事,就此開啟。
...
帶著電影尋找買家,不僅給他找到了慧眼識珠的華儀兄弟,更是被公司簽下,接著遍出演了《狄仁傑之神都龍王》的角色。
在拍攝期間,他從《華國好聲音》出道,優秀的人有的時候超過你想象,超凡絕倫的音樂天賦讓他迅速征服了國內觀眾,在意外退賽之後,進一步他帶著神曲《closer》征服了國際。
接著《reborn》這張專輯讓他聞名國際,可這也開啟了路澤作為歌手的生涯,最開始的演員身份被掩埋其中。這些年,他佳片無數卻少受認可,難得的是他一直沒有放棄。
直到去年,他的《美人魚》再次刷新了內地的電影票房記錄的同時,斬獲東京和金馬影帝。也似乎從這一年開始,獎運頗為不佳地路澤似乎轉了運,但我更願意稱之為用作品說話,終於被人看見。
之後,他帶著《海邊的曼徹斯特》和《愛樂之城》兩部傑出作品,一舉斬獲第7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影帝,金球影帝和奧斯卡影帝提名。
所以,如果你堅持一件事情很久都沒有被認可,我想路澤的例子也許能夠鼓勵你。
而今年,路澤再次斬獲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影帝,這其中的難度可比去年還要高。他也徹底被人們認同為演員,前段時間給他的好友泰勒斯威夫特宣傳新專輯,接下來還要為另一位同公司好友愛麗安娜格蘭德作為華國演唱會的嘉賓,被人調侃:
居然沒想起你還是個歌手。
...
而很幸運的,我在這次威尼斯電影節後有幸采訪到了他。
電影節後他請我們吃了一頓飯,這其實是我本人第一次采訪到他,當然我們公司有前輩早就表示過他是一個很和氣的人。
看到他,其實你還是會想到他是場《despacito》的那個歌手,是格萊美拿到手軟的樂壇大咖。但你也知道,他是歐洲觀眾心中的最佳男演員。
我們在去飯店的路上,是被熱情的影迷簇擁著過來的,他們歡呼著說:“如果這次不是給你的話,我真的不會想到能給誰!”
是的,這位曾經被國內媒體一直調侃靠著文藝片衝獎的演員,在歐洲有著無比強大的號召力。他的電影《爆裂鼓手》在歐洲票房甚至超過了北美,而如果你不是親眼所見,你可能根本無法想像他在歐洲的受歡迎程度。
這不是吹出來的,我看到這些國外影迷們他們眼神裡實打實的尊敬與喜愛。這種東西叫人感覺簡直有點難以置信,又無以倫比,總之好極了。
所以吃完晚餐後,我問他:“會不會覺得現在很年輕就已經到了高點,會很難走接下來?”
他說:“怎麼可能,該怎麼過就怎麼過,人總有**低潮。早點來也挺好的,至少我現在來了高點,以後回憶起來也是和青春疊加起來的美好回憶。”
這和他的性格還真的不太和,我有點覺得他是說客氣話,因為很多人都說他是悲觀主義者。但這次路澤很真誠,他說:“真的,我就是這麼想的。人生能有幾年開掛的日子已經很爽了,接下來的,就要靠自己腳踏實地了。”
...
或許吧,他的經曆確實跟開掛一樣。
很多人認識他,是歌手,但他真正熱愛的是是電影,尤其是那些文藝電影。
從《心迷宮》、《逃出絕命鎮》、《爆裂鼓手》、到最近的《消失的愛人》、《海邊的曼徹斯特》、《愛樂之城》和如今的《三塊廣告牌》,我們驚奇地發現,他幾乎走出了一條完全嶄新的道路。
可惜很難複製,天才的人便是如此。
嗯,但也彆氣餒。
厲害如路澤,不也演過《小時代》麼?
開個玩笑,不過我與路澤的短暫相遇也就此結束,最後我們聽說他會帶著華語電影《我不是藥神》去參加柏林電影節。
到時候,我也將與諸君一起再探究竟。
江湖日遠,我們來日方長。
嗯,即將迎來27歲的路澤把手機輕輕一劃。哪怕是19年都過去了我也會繼續著我的人生故事,我們,來日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