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實講,路澤已經有蠻一陣子沒說試鏡這個詞了。
國外還好點,國內基本上是直接就定他,因為一般是電影直接找上他,而他找上門也是基本上要麼歡天喜地答應,要麼說我們這邊確實不行,基本上也沒有敢說模模糊糊的,更不會有說:
啊,路澤啊,你先來試個鏡吧。
不可能的,畢竟也是一方大佬了。
但也並不是說就隻看你個人名氣了,而是通過另一種方法來“試鏡”:
國內演藝圈到了一定咖位,一般都有了一定的作品累積,選角導演都會事先通過你的作品來了解你。然後,再看你合不合適,如果合適,即使還要進一步觀察,那也是說大家出來見個麵。
至於說什麼“我看你有演什麼什麼的潛力”這種事情,那也就是賭了。
國外這邊也差不多,但《信條》畢竟是大製作,路澤最後插手,也就隻有試鏡這一條路快速通關如果早點入局,人家還能多了解考察你。能聯係你了,就說明已經暗中調查過了。
所以,老老實實去就對了,因為保密原因沒給劇本所以路澤也沒啥準備的。
...
事實證明,其實也不用準備。
人家還是沒有想過問路澤相關的問題,老實講是路澤自己想多了。
喂,一個奧斯卡影帝提名的超一線明星,一個這麼多年隻能靠著“暮光男”這個稱號生存的,哪怕是如今搭上了《蝙蝠俠》的家夥,那也是遠不如前者的。
諾蘭不傻,當然知道,何況他還是一個天才,而且是一個鐘愛電影的天才。
他的誌向就是希望自己的電影能夠血雨腥風,高話題度高討論度,被大家當做年度大事件電影來作為討論,而不是拍點沒什麼響動的藝術片擼獎片之類的。
為了實現他的這個誌向,他做了很多努力,這就包括他個人生活很低調:無手機、無社交平台、無電子郵箱的“三無導演”。也包括他的家人都保持神秘感,這樣大家就會更多關注在他的電影上之類的
某種意義上來講,他確實是一位真正的電影導演,也還蠻適合的。畢竟路澤如果和他合作,給電影帶來的質量上的提升,和關注度上的提升肯定不止這些。兩人聊到後期,路澤從他的態度,其實也大概就回過味來了。
導演對他興趣一般,但也不討厭。
...
光線並不算明亮的會客廳裡,儘是一片暖色。淺黃色的窗簾,棕紅色的地板和顏色相近的沙發,壁爐裡的火燒得正旺並時不時“啪啦”冒出個火星子,然後熄滅。
身處在這樣的空間裡,頗有一些重回上世紀的意思。
一切都有點舊時光裡昏昏欲睡的感覺,老實講路澤來到這裡覺得,這裡真的很適合睡覺。可惜不能,他今天是有事來的。
“所以...”
“所以沒了。”克裡斯托弗諾蘭,這位也是頗為傳奇的導演,把路澤叫過來其實沒問什麼。
也沒有說什麼擺出正式試鏡的架勢。
反倒是和他聊了一些劇本創作的東西,還聊了一些路澤以前電影裡的東西,這也讓他驚奇地發現諾蘭竟然看過《心迷宮》。不過在之後就沒了,諾蘭繼續道:“實際上,你最應該關注的不是我,而是其他。”
他指的是華納那邊的人,那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