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次見到托德菲利普斯,這位導演出乎路澤預料的憔悴。同樣,菲利普斯見到路澤的時候,也覺得他沒有自己想象中的自信和從容。
不應該啊?
菲利普斯是看見路澤的表演有不少地方都超出了自己的想象,一舉一動都有很有電影裡的感覺,導演覺得這就是他要的。隻要這兩個月繼續細化調整,就能夠給出整個完整的表演,
但過了幾天,路澤就宣布他要修改一下自己的表演。
正是因為他覺得好像每一個地方,他都在表現角色。這樣做出來的表演對於一般情況來說是很好的,演員即角色,但其實還是很有局限的。和這個角色最大的特點,不確定性不符合路澤曾經想過對小醜的形象和性格進行分析概括,但猛然發現自己其實做的有點多。
他在《海邊的曼徹斯特》裡做的表演,其實沒有刻意的。因為貼合他自身,所以自由無拘束的表演,不是那麼百分百符合卻散發出完全不弱於原先設計的魅力來。
小醜,同樣是一個可以創造很多可能的角色,也同樣需要更多的不確定性。
這種角色如果浪費了就太可惜了,與其在一個範圍內演,不如嘗試著多做界限之外的嘗試,徹底放開自己的情緒,甚至放大。所以路澤最終決定塑造一個無法被常規定義、無法輕易辨認出的形象。
這不是意味著放棄以往的分析,恰恰相反,是對這個角色理解到很高的程度之後,返璞歸真。
心裡已經有了這個角色。
現在做的就是放掉那些他自己以前理解的行動,讓一切更自然地表現出來。這樣的表現肯定初期會有很多不恰當的,所以真的需要很多嘗試。
...
現場的很多場景已經搭建完畢,路澤還專門跑去了這些地方感受。
這部戲現在有了錢了,按照導演的說法,很多地方都搭建的比以前更有質感起來。
這無疑是加分的。
路澤奔波往返十幾天,大概心裡有了一些數,但無疑自己有點沉浸於角色,以至於處事方式也有了一些改變。
但,這或許也是值得的。
《曼徹斯特》是他運氣好,就很自然進入那麼一種角色狀態;他現在是自己主動想進入,自然自身也難免被影響。
也有所得。
事實證明他的方向是對的,就像電影裡亞瑟弗萊克並非出於本意,很偶然的機會,他反而成為了那個他想要追求、想要變成的那個標誌性人物一樣,路澤不確定性的表演反倒賦予了人物更多的生命力。
這很重要。
因為路澤的表演決定了整部電影最後到達什麼程度,這裡麵幾乎所有的的配角人物設定大多是為劇情服務,為亞瑟弗萊克而設計的。孤注一擲,所有條件為主角服務,其實難免就會有缺失的地方。
某種意義上講,它押寶在路澤的表演是否能夠滿足觀眾的胃口,尤其是在有希斯萊傑的前提下十年前,他就憑借這個角色獲得過金球獎和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但是當時,那也是因為沉浸角色而產生了悲劇。
...
因此難免會說到,這樣的前提下,大家也非常關注路澤的心理健康。
嗯,熱吧就是挺關注的,所以《西紅柿首富》上映之後,8月初她計劃會飛到米國來陪伴路澤,因為路澤是決定就待在那邊等到《小醜》開拍。所以即使他狀態不錯,熱吧也會至少陪著路澤到那個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