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二章:好個錘子(1 / 2)

科技大仙宗 大夢遊家 5842 字 11個月前

陳黑牛作為眾弟子中公認的大力士,搞得身體都掏空了也沒能拿起那柄錘子,其它幾人就更沒有什麼信心了。因此,聽到葉讚向他們詢問,誰還要再上去試一試的時候,幾個弟子不約而同的搖頭擺頭,紛紛說道:“還是算了,我們這小胳膊小腿兒的,更不可能拿得起那錘子了。”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在眾弟子當中的一位戴嵐的弟子,卻是伸手摸了摸鼻梁,兩眼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語氣深沉的說道:“不,這柄錘子之所以無法被拿起,並不是單純因為它的重量。”

聽到這話,幾個弟子頓時將目光都轉到了戴嵐的臉上,而且每個人的目光中都充滿了好奇與期待,卻唯獨沒有半點質疑。很顯然,這幾位弟子,對戴嵐有著相當的信任,哪怕對方說的話有些超出他們的認知,甚至於超出大多數常人的認知。

“戴嵐,那你就說說你的看法吧。”葉讚也是饒有興趣的說道。

戴嵐輕咳了一聲,臉上並沒有什麼多餘的表情,就像是做簡單陳述一樣的開口了,說道:“陳黑牛的力量極限,我之前曾經做過詳細的測試,單臂的抓舉在四千五百斤到五千斤之間。但是,即便那柄錘子的重量,超過了五千斤,以它擺放的方式來看,陳黑牛至少也是能夠撼動它的。”

那柄錘子,擺放的造型很奇特,就像是玩平衡遊戲一樣,隻以錘頭的一條邊棱與台麵接觸。按道理說,這樣的擺放方式,就算是十萬斤甚至百萬斤重,隻要有人施加一點點力量,影響到它的平衡,拿不起也能讓它改變造型,比如徹底直立或者躺倒。

可是陳黑牛,拚上了全身力量,如果不是葉讚及時叫停,恐怕都要為此而受傷了,卻也沒能撼動這錘子分毫。單純從這一點就能看出,這錘子絕不是真的多麼重,而是另有原因讓人無法將其拿起。

“另外,假設這錘子真的有著極大的重量,可是師祖曾經教授過我們,在相同作用力下,受力麵積越小,則壓強越大。也就是說,假設錘子本身重十萬斤,而它與台麵的接觸麵積,隻是一條邊棱。那麼結果是什麼呢?即便這個台子的台麵,是堅固的鐵梨木,錘子的錘頭也早應該陷入進去,甚至穿透台麵了。”戴嵐以從葉讚那裡學來的一些知識,從另一個角度進行了分析,以此證明了自己的說法。

這個世界的人,都知道同樣的力量,針能夠刺穿牛皮,木棍卻刺不穿。也知道,在走泥灘或者沼澤時,腳下的麵積越大,也就越不容易被陷下去。這些東西,都是生活中很平常的知識,甚至隨便一個世俗凡人都能舉出很多的例子來。但是,這個世界的人,卻沒有人去把這些東西歸納起來,將其上升為一種定理。

很多東西都是這樣,就是十分明顯的擺在那裡,可就是沒有人去發現。就好像科技世界裡,地球的引力一直存在,可直到蘋果砸到了牛頓的頭上,人們才認知到引力這種力量的存在。

有個笑話,說一個沒怎麼上過學的人,進到了一群研究生的聊天群裡,發現這群人正在討論一滴水從高空落下,能不能對砸到的人造成傷害。研究生們擺出各種的條件,什麼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等等,來計算水滴落下的作用力有多大。而那個沒上過什麼學的人,在看了半天的天書後,幽幽的說了一句,你們沒有人淋過雨嗎?於是,這個人被踢出了群。

看起來,這個笑話,是在笑那些研究生,笑他們都學成傻子了,隻考慮水滴從天下落下,卻忽視了很平常的下雨。但是,仔細去想的話,那些研究生真的就應該被笑話嗎?有沒有人在學習過初中物理後,知道高空墜物危害多大後,考慮過雨水為什麼不會砸傷人這個問題呢?

那個被踢出群的人,雖然在那個聊天群裡是一個人,但實際上卻代表了世間的大多數人。大多數人,麵對很多生活中,已經習以為常的現象,就隻會說“這很正常,就是這樣”。你要問為什麼這樣,他也隻會說“還有什麼為什麼,這就是很平常的事情,哪有那麼多為什麼!”。

大多數人,在被蘋果砸到之後,要麼撿蘋果擦擦吃掉,要麼揉著腦袋自歎倒黴。誰都覺得,蘋果成熟了,從樹上掉下來了,這不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嗎?自己被砸到了,那就是自己倒黴,沒被榴蓮砸到就謝天謝地了。唯獨牛頓卻想到,為什麼蘋果會往地麵落,而不是飛上天去。於是,人們才知道了重力,知道了萬有引力,知道了那棵樹要是再高一些,可能牛頓就會被蘋果砸死了。

科學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透過形象看到本質,從那些各種各樣的生活實例中,看到其中相通的本質。

當然,這並不能說明,哪個世界的人就聰明,哪個世界的人就笨,隻不過是思維方式不同罷了。就好像有的人理性,有的人感性,有的人樂觀,有的人悲觀,沒有誰高誰低,隻是思維方式不同。其實,即便是科技世界,也不是所有人都有科學的思維方式,隻不過是享受著那些個彆人創造出來的科技成果而已。

說回到這位內門弟子戴嵐身上,與於樂陽喜歡根據葉讚傳授的理論搞小發明不同,戴嵐則是在葉讚的教授中開啟了另一種思維方式。或許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戴嵐如今的思維方式,比起其它弟子都更接近科技世界的人,也就更容易接受葉讚傳授的那些東西了。

因此,在所有聽葉讚授課的內門弟子中,這戴嵐也可以算得上是“學霸”一枚了。

隻不過,由於葉讚就不是個合格的老師,也不是個合格的科普工作者,因此戴嵐這個“學霸”還是要打引號的。真要是放到科技世界去,戴嵐所掌握的那點知識,恐怕連初高中的學生都比不了。

但是,掌握多少知識,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還是思維方式的轉變。知識是可以學習的,而思維方式的轉變,卻不是單純學習能夠做到的。比如像其它幾位弟子,也都從葉讚那裡學到過同樣的東西。但就是因為思維方式的問題,隻有戴嵐一個人從這方麵,分析出那鐵錘,並非因重量讓人無法拿起它來。

當然,你要說用水滴和雨水的笑話去對比的話,可能戴嵐這些分析也並沒有什麼卵用。畢竟,人家攤主宣傳的,就是法寶尋主,而不是大力士比賽。能不能拿起這柄鐵錘,要看是不是有緣人,而不是看力氣有多大。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當然考慮能不能拿起一件東西時,恐怕絕大多數人的慣性思維,都是先考慮這東西的重量和自己的力量吧。

不管怎麼說,本來沒打算再去嘗試的眾人,在聽了戴嵐的分析之後,這才想到法寶尋主這上邊,於是也都又有了去嘗試的想法。

“我也上去試試吧。”於樂陽搶先說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