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那些歌曲、電影,才是他的重點。
來歐洲旅行,隻是薛靜姝的請求。
至於這首《克羅地亞狂想曲》,完全不是愛麗絲所想的那樣——什麼到克羅地亞參觀戰爭紀念館之後順理成章地公布,這並不在他們的計劃之內。
倒是在這個克羅地亞風味餐廳,看到油畫,借機彈奏,才如她所說,的確是巧合。
你這思想,迪化的也太嚴重了吧?
他想。
等等!
聽她這麼一說,似乎,也是個不錯的主意?
按她所臆想的推進,以後萬一不小心彈出這個世界不存在的名曲,也有比較合理的解釋了,不是嗎?
“如果真如我所想,那麼,既然你的第一站是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想必你也早已創作了跟奧地利有關的曲子吧?”
愛麗絲滿臉自信地問。
路遙的臉色很精彩。
半晌,他點頭。
“跟奧地利相關的,的確有一首曲子。”
“名字?”
“《藍色多瑙河》。”
《藍色多瑙河》,前世著名鋼琴曲,號稱是奧地利的第二國歌。
愛麗絲麻利地掏出手機,同時做出邀請的姿勢:“路遙先生,請開始您的表演!”
路遙還能說什麼呢?
隻能上了。
……
一曲彈罷,愛麗絲從沉醉中清醒,一時間,眼神仍有些恍惚。
“我想知道,你的下一站是哪裡?”她迫切地問。
“下一站?我想想,大概是,匈牙利?”
愛麗絲“蹭”地站起:“抱歉,我去打個電話!”
片刻後,她走回來。
“接下來的旅行,請務必帶上我!”她的眼眸中帶著一絲狂熱:“我已經跟組委會辭去了評委一職,完全有時間!”
“額……”
就這樣,原本兩個人的歐洲之旅,變成了三人行。
第二天,匈牙利。
遊覽一天後,路遙讓愛麗絲見識了勃拉姆斯的《匈牙利狂想曲》。
第四天,波蘭。
這一次,是肖邦的《a大調波蘭舞曲》。
第六天,德國。
斟酌再三,他在貝多芬的眾多作品中選擇了《悲愴》。
第八天,法國。
這一次,是保羅?莫裡哀的《藍色的愛》。
第十天,希臘。
雅尼的《和蘭花在一起》。
這首曲子,曾經是鳳凰衛視天氣預報的背景音樂。
至此,路遙的歐洲之行結束。
歐洲組曲也順利完成。
每天見識一首經典鋼琴曲,愛麗絲從最初的震撼變得麻木。
“愛麗絲,你看新聞,肖斯塔夫斯基國際青年音樂大賽金獎獲得者,似乎也是你的仰慕者啊。他公開表示:獲獎時你不在場,他很失望,也很遺憾。”
臨近返程,路遙刷著歐洲的新聞,對愛麗絲說。
“這小子是不是愛上你了?”他調笑說,“看,小夥子長得還挺帥,由於他這次獲獎,媒體甚至把他捧為‘歐洲鋼琴王子’呢!”
“嗬嗬!”愛麗絲皮笑肉不笑地回應了一下,“‘歐洲鋼琴王子’?我不是特彆感興趣。
這幫媒體彆的本事沒有,吹捧卻是一流。
我想,如果你也參賽的話,他們應該會把你捧成‘歐皇’!”
“‘歐皇’?過分了吧哈哈!”路遙大笑,“皇帝可是王子他老子啊!”
愛麗絲沒再理會他。
“嗯,似乎也不錯?
歐洲大陸一條街,打聽打聽誰是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