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他也清楚:這位網友說的是對的。
《冰與火之歌》這本奇幻,用的是西方中世紀的背景,人名、地名、風俗習慣等全部都是西式,對於東方讀者而言,本身就難記了。
更何況還是多主角、pov視角?
在奇點上看的讀者,大部分是為了放鬆腦子的。
畢竟上班、上學一天之後已經很累了,再動腦子看書,對他們來說,更是加重大腦負擔。
因此並無什麼邏輯的爽文大行其道。
願意動腦子看書的,少之又少。
所以《冰與火之歌》在奇點注定不會有多少人追讀。
國內讀者不喜,在他的意料之中。
不過讓他有些意外的是國外讀者的評論。
“奧,上帝,饒了我吧!看路遙的,就像看那些小蝌蚪一般的音符一樣讓人頭暈腦脹!”
“路遙先生,求求您,還是回去搞音樂吧!
再不濟,拍電影也可以。
千萬不要寫了,看的人頭大!”
“異鬼、野人、遊牧民族、南方人;絕境長城、臨冬城、凱岩城、三叉戟河、艾林穀、高庭、鷹巢城、潘托斯;
布蘭、北境之王奈德史塔克、羅柏史塔克、瓊恩雪諾、凱特琳、勞勃國王、瑟曦皇後、詹姆蘭尼斯特、丹妮麗絲、偉賽裡斯、卓哥卡奧……
天哪,我都記不清楚這前幾章究竟出現了多少人名和地名!
很顯然,這是一個多線敘事、背景宏達、伏筆甚多的故事。
但這麼寫真的好嗎?
一下子就強行給讀者們的腦子裡塞進這麼多東西,你確定能消化嗎?”
“如果說,之前各種風格的鋼琴曲,讓我們看到的是路遙先生天才人格的優秀發揮的話,那麼這本《冰與火之歌》的第一部,展現的就好像他頭腦中多個人格的碰撞。
對了,第一部的名字,叫《權力的遊戲》,很應景的名字。
我想:這本書之所以一章一個主角,一章一個視角,大概就是是他頭腦中的多個人格基於同一片大陸背景,分開想的不同故事彙集在一起的吧?
就像多個人格在他頭腦中爭奪最終的控製權一樣。
真的是‘權力的遊戲’啊!”
這些是普通網友們的評論。
大概是出於對路遙的尊重,並沒有太毒舌。
但無一不是吐槽。
吐槽他的寫作方式。
在這個世界上,或許也有這樣的pov寫法存在。
但相似的是:它們一定都不出名。
否則的話,就會有人拿出例子來和路遙的《冰與火之歌》相比較了。
即便是外國知名文豪,對於《冰火》的評價也是不容樂觀。
著名奇幻文學家拉爾夫大佬點評:“從開頭的幾章看來,路遙的英文功底還是很深厚的,文筆不錯。
但寫作手法太過新奇,開頭幾章,插入了太多的信息,以至於讓讀者們看的一頭霧水。
如果能把這一點改一下,棄書的讀者應該會少一些。
歸根結底,還是年輕,我猜他大概是想創新吧,不過可能要走一些彎路了。”
不管是爽文愛好者,還是世界大文豪,都不是很看好這部《冰與火之歌》。
路遙的這一手布局,可謂出師不利。
以至於某個在他以《歐洲組曲》聞名世界後便一直不喜歡他,致力於黑他的國外媒體特彆撰文宣稱:“路遙想走文學道路?顯然,這條路並不適合他!
他總以為自己做什麼都一帆風順,春風得意,但這次他失算了。
——wintering!”